阅读记录

第26章 徐福船队的童男女泪[1/2页]

一统天下的帝王 天苍山脉的苍沼桐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琅琊港的春寒,比往年更甚。
     >
     >铅灰色的天幕低垂,沉甸甸地压在浩渺无垠的黄海之上。冰冷刺骨的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水汽和细密的雨丝,如同无数根无形的钢针,穿透单薄的衣衫,扎进人的骨髓。往日喧嚣繁忙、桅杆如林的琅琊巨港,此刻被一种令人窒息的肃杀和悲怆所笼罩。帝国最庞大的楼船舰队——为皇帝陛下寻求不死仙药的船队,即将启航。
     >
     >黑压压的人群如同沉默的蚁群,被驱赶着、簇拥着,涌向那几艘如同海上山峦般的巨舰。最前方,是三千名童男童女。他们大多不过十岁出头,最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身形单薄得如同初春枝头颤抖的嫩芽。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在寒风中冻得发青,嘴唇乌紫,大大的眼睛里盛满了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惊恐、茫然和无助的泪水。他们被粗鲁地编成队列,由手持皮鞭、面色冷硬的秦军锐士押解着,如同驱赶一群待宰的羔羊,踏上了通往庞大楼船的、湿滑冰冷的跳板。
     >
     >岸边,是撕心裂肺的哭嚎与绝望的呼唤。无数被强征而来的父母亲人,被手持长戈的兵卒死死拦在警戒线外。他们伸长了手臂,指甲在冰冷的空气中徒劳地抓挠,喉咙里发出野兽般的悲鸣。一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妪,猛地冲破阻拦,扑倒在泥泞的滩涂上,死死抱住一个即将踏上跳板的小女孩的腿,嘶声哭喊:“阿禾!我的阿禾啊!把阿禾还给我!她还小!她还小啊——!” 声音凄厉得如同杜鹃啼血。回应她的,是锐士毫不留情踢下的一脚,以及小女孩被强行拖走时那一声戛然而止的、撕心裂肺的哭喊:“阿婆——!”
     >
     >高高的旗舰“寻仙号”艉楼甲板上,徐福一身崭新的玄色云纹道袍,外罩象征仙使身份的鹤氅,手持玉柄麈尾,迎风而立。海风吹拂着他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长须,衣袂飘飘,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然而,他那双深邃的眼眸,此刻却并非望向传说中蓬莱仙山的方向,而是沉沉地、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沉重与悲悯,投向下方港口那炼狱般的人间惨剧。那一声声绝望的哭喊,如同一把把钝刀,反复切割着他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他拢在宽大袍袖中的手指,不易察觉地微微蜷缩了一下。
     >
     >“仙师,吉时已至,是否……” 一名身着校尉甲胄的军官,神色恭谨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催促,上前低声请示。他是皇帝特派监军的王离亲信,名唤章邯(非同名将),眼神锐利如鹰隼。
     >
     >徐福的目光从那片悲恸的海洋上收回,望向灰蒙蒙的、波涛汹涌的海天尽头,眼神重新变得幽深莫测。他缓缓抬起手中的麈尾,指向那深不可测的东方,声音清越而飘渺,仿佛穿透了风雨,清晰地回荡在港口上空:
     >
     >“扬帆——!启航——!奉天命,寻仙山,求取长生不死药!”
     >
     
     琅琊港的码头,早已不复往日的繁华与活力。巨大的花岗岩条石垒砌的堤岸,在连绵的阴雨和咸涩海风的侵蚀下,呈现出一种冰冷的、死气沉沉的灰黑色。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海腥味、桐油味、缆绳浸泡海水的腐朽气息,以及一种挥之不去的、属于绝望的悲怆。
     帝国的意志在这里得到了最残酷的体现。巨大的库房门洞大开,如同巨兽贪婪的口腔。一队队被征发的民夫,赤裸着精壮的上身,在监工皮鞭的呼啸和粗野的呵斥声中,如同负重的蝼蚁,喊着低沉的号子,将堆积如山的物资,源源不断地搬运上那几艘巍峨如山的楼船。
     “嘿——哟!嘿——哟!”
     号子声沉闷而压抑,在风雨中飘散。汗水、雨水混合着他们古铜色皮肤上的盐霜,在结实的肌肉上流淌。他们扛着巨大的麻袋,里面是帝国最上等的粟米,粒粒饱满金黄,散发着粮食特有的干燥香气,足够数千人食用经年。沉重的木箱被小心翼翼地抬着,里面是密封的陶罐,罐中盛满澄澈如琥珀、价值千金的鱼油和蜂蜜,这是为仙人们准备的供奉,也是漫长航程中珍贵的营养来源。成捆的崭新葛布、细麻布、甚至还有少量的丝绸锦缎,被雨水打湿后颜色变得深重,散发出植物纤维特有的气味。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那些巨大的木桶,里面是腌制得发黑发亮的咸肉、咸鱼,浓烈的盐卤气息即使在风雨中也清晰可辨。还有成筐的干枣、果脯,成罐的酱料、食盐……帝国为了这次虚无缥缈的求仙之旅,几乎搬空了数个郡县的府库!
     而在这些象征着帝国富庶与皇帝执念的物资旁边,另一幕则显得无比讽刺。数十名身着赭色囚衣、形容枯槁的工匠,在手持利刃的甲士严密监视下,正将一捆捆沉重的竹简、木牍,小心翼翼地用涂满厚厚鱼胶的油布包裹起来,然后装入特制的、内衬桐油的巨大木箱中。这些竹简木牍,并非儒家经典——那些早已在焚书的烈焰中化为灰烬——而是帝国搜罗的农书、工书、医书、历法、以及记录着山川地理、物产矿藏的图册!《神农本草经》、《考工记》、《吕氏春秋》残篇、甚至还有从齐国稷下学宫废墟中抢救出的部分技术典籍……这些凝聚着诸子百家最后智慧结晶、关乎国计民生的宝贵知识,此刻竟被当作献给“海外仙人”的贡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匠,颤抖着双手将一卷记录着冶铁之法的竹简放入箱中,浑浊的眼中滚下两行热泪,嘴唇无声地嚅动着,最终化为一声压抑到极致的呜咽。他知道,这些承载着文明火种的典籍,一旦随船出海,或许将永沉碧海,再无归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动作快点!磨蹭什么!误了仙师启程的吉时,你们担待得起吗?!” 监工的校尉厉声呵斥,皮鞭在空中抽出一声脆响,吓得老工匠浑身一抖,连忙加快了动作。冰冷的雨水打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与这沉重物资搬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口另一侧那片令人心碎的景象。
     三千童男童女,如同被风雨摧残的稚嫩花蕾。他们大多来自帝国最底层的黔首之家,或是因“连坐”而获罪的囚徒子女。此刻,他们被粗暴地分成男女两列。男孩们穿着统一的、灰扑扑的粗麻短褐,女孩们则是同样质地的窄袖襦裙,单薄的衣物根本无法抵御这倒春寒的凛冽风雨。他们瑟瑟发抖,紧紧地挤靠在一起,试图从同伴身上汲取一丝微不足道的暖意。一张张小脸冻得发青,嘴唇乌紫,头发被雨水打湿,一缕缕贴在额前和脸颊。他们的眼神空洞而茫然,巨大的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们小小的身躯完全淹没。许多孩子的手里,还紧紧攥着临行前父母偷偷塞给他们的、早已被雨水泡软的半块干饼或几枚野果,那是他们与故土亲人最后的、微弱的联系。
     岸边,是人间地狱。数万被强征而来的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被手持长戈、面无表情的秦军锐士组成的人墙死死拦在数十丈外。他们如同疯狂的困兽,一次次徒劳地冲击着冰冷的戈戟丛林,发出震耳欲聋、撕心裂肺的哭嚎与哀求。
     “狗儿——!我的儿啊——!让娘再看看你——!”
     “囡囡不怕!囡囡要听话啊——!”
     “天杀的!把孩子还给我们!还给我们——!”
     “陛下!求求您开恩啊!开恩啊——!”
     哭喊声、咒骂声、哀求声、兵器的碰撞声、锐士粗暴的呵斥声……混杂着凄风苦雨,汇成一股滔天的悲声巨浪,冲击着港口冰冷的岩石,也冲击着每一个尚有良知的人的心防。一个瘦骨嶙峋的老汉,拼尽最后的力气撞开一名锐士的手臂,扑到警戒线边缘,朝着队列中一个瘦小的男孩伸出手臂,嘶声力竭:“栓子!记住!你叫陈栓!家在临淄郡狄县陈家庄!别忘了!别忘了啊——!” 话音未落,便被身后追来的锐士一脚踹翻在泥泞中,再也爬不起来。那叫栓子的男孩猛地回头,只看到爷爷蜷缩在泥水里痛苦抽搐的身影,发出一声凄厉到变调的哭喊:“爷爷——!” 随即被身后的锐士粗暴地推搡着,踉跄着踏上了通往巨舰的跳板。
     “阿禾!停下!停下!” 那头发花白的老妪,如同疯魔般再次扑向跳板,枯瘦的手死死抓住一个约莫十一二岁、梳着双丫髻的女孩的裙角。女孩正是她的孙女阿禾,小脸惨白,大大的眼睛里全是泪水,惊恐地看着凶神恶煞的锐士。“求求军爷!行行好!老婆子就这一个孙女了!她爹死在修骊山陵,她娘病死了…就剩我们祖孙俩相依为命…求求你们!放过她吧!用我这把老骨头去!用我去啊——!” 老妪的额头重重地磕在湿滑冰冷的跳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鲜血混着雨水和泥污,顺着她布满沟壑的脸颊流下。
     押解的锐士脸上闪过一丝不耐,眼中却无半分怜悯,只有执行军令的冰冷。他抬起穿着厚重革靴的脚,狠狠踹在老妪紧抓裙角的手腕上!
     “咔嚓!” 一声令人牙酸的骨裂声隐约响起。
     “啊——!” 老妪发出一声凄厉到不似人声的惨叫,剧痛让她瞬间松开了手,整个人蜷缩在泥水里痛苦地翻滚。
     “阿婆——!” 阿禾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想要扑回去,却被另一名锐士死死钳住细弱的胳膊,如同拎小鸡般粗暴地拖上了船板。她拼命挣扎哭喊,小小的身体在强壮的士兵手中显得那样脆弱无力,双脚徒劳地在湿漉漉的甲板上蹬踏,泪水如同决堤般汹涌而出,混着雨水,打湿了衣襟。
     “寻仙号”艉楼上,徐福的道袍在凛冽的海风中猎猎作响。他清晰地听到了那声骨裂的脆响,看到了阿禾被强行拖走时那绝望的眼神。他那双仿佛永远古井无波的深邃眼眸中,终于剧烈地波动了一下,一丝深刻的痛楚和难以言喻的沉重迅速掠过。拢在袍袖中的手,指甲深深掐入了掌心,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他微微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那丝波澜已被强行压下,只剩下更深的幽暗与一种近乎冷酷的决绝。他身后的监军校尉章邯,嘴角却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眼神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徐福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变化。
     旗舰的桅杆顶端,一面巨大的玄色龙旗缓缓升起,在狂风中猛烈地翻卷、挣扎,发出“猎猎”的咆哮声,如同一条被困的黑龙。巨大的硬帆被水手们喊着号子,一点点升起、绷紧,粗大的缆绳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嘎声。沉重的铁锚被巨大的绞盘缓缓拉起,带起浑浊的海水和哗哗的水声。
     “启航——!” 徐福的声音,灌注了内力,清越而冰冷,穿透风雨,清晰地传遍整个舰队。他手中的麈尾,决绝地指向东方那混沌一片、波涛汹涌的未知海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庞大的楼船开始缓缓移动,巨大的船体推开浑浊的海水,犁开白色的浪花。船队如同一群离巢的黑色巨兽,在凄风苦雨中,缓缓驶离了承载着无尽血泪的琅琊港。
     
     巨舰内部,并非想象中的宽敞明亮。下层船舱阴暗、潮湿、拥挤不堪。这里是童男女和大部分水手、杂役的栖身之所。空气污浊得令人窒息,混合着霉味、汗味、呕吐物的酸臭味、咸鱼的腥臭味以及劣质桐油刺鼻的气味。巨大的船身在风浪中摇晃,发出令人心悸的“嘎吱”呻吟。昏暗的油灯在舱壁上投下摇曳不定、如同鬼魅般的影子。
   

第26章 徐福船队的童男女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