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变得凝重,让人觉得有些窒息——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被磁石吸住,牢牢锁在李世民身上,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等待他做出决断。
方才魏征那番话还在脑海回荡,“设暗探巡州县,察吏治、访民情”这十个字,像颗裹了冰的石子,砸进群臣心里,激起的不是涟漪,是惊涛。若陛下点头,魏征便是把满朝官员都架在了火上——谁家里没几个沾着官场的亲眷?谁没在地方上有几分人情往来?暗探一设,岂不是连家里吃顿饭都要被盯着?到那时,魏征哪里还只是“诤臣”,分明是朝堂上的“孤家寡人”,谁还敢跟他走近半步?
李世民眼睛微眯,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房玄龄正垂着眼,手指有意无意的摸索着扳指,可能在琢磨措辞;长孙无忌则皱着眉,时不时瞥一眼站在前列的魏征,眼神里满是复杂。
其他人也神色各异,不过都有一个统一的表情———凝重!
魏征一身青色官袍洗得有些发白,身姿挺拔,像株在寒风里不折的青松。群臣投来的目光有怨怼、有忌惮、有不解,他却仿佛全没察觉,只是平视着前方,等着皇帝的决断,连眼角的余光都没往旁边扫一下。
“此事容后再议。”
沉默了好一会,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落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凝滞的气氛。不少人下意识地松了口气,紧绷的肩膀垮了下来——至少眼下,不用直面那令人难堪的局面。可没过多久,那些反应快的大臣,脸色又渐渐沉了下去,眉头拧得更紧。
他们都是浸淫官场几十年的老狐狸,哪里猜不透皇帝的心思。
魏征这主意好不好?从皇帝的角度看,简直是再好不过——暗探能绕过层层官员,直接把地方的实情递到龙案上,吏治清明与否、百姓疾苦如何,再也不用听下面人报喜不报忧。
那皇帝会不会用?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只不过不会像魏征提议的那样“明着来”,而是要换成“暗着做”,比如让暗探乔装成商人,悄无声息地把事办了。
其实这些大臣心里门儿清:历朝历代,哪朝没有这样的“暗线”?汉朝的绣衣御史,穿着绣着花纹的官服,持节巡视天下,专查贪腐叛乱;前朝的内外侯官,直接隶属于皇帝,连朝中大臣的言行都要盯着。
如今魏征不过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还要明晃晃地摆到朝堂上讨论,这不是把窗户纸捅破而已。
“该死的魏玄成!”
不知多少人在心里暗暗咒骂,目光像带着刀子,刮过魏征的后背。可魏征依旧纹丝不动,脸色连变都没变一下,仿佛那些恶意的目光只是远处飘过的落叶,与他毫无关系。
房玄龄悄悄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身旁的薛收。两人目光一碰,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几分佩服——这事若是换了旁人,就算想到了,也定会私下里进宫,在皇帝的书房里悄悄进言,既展现了能
第483章 动静不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