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清梦同样在思考,以自己的角度在脑海中回答此问。
段雪竹纯粹就是凑热闹,她从不关心也没有必要关心这个国家大事,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
或许正是这种纯粹剔透之心,反而深得皇帝喜爱。
楚星河突然感受到别处的直射眼光,扭过头去,朝着段雪竹咧嘴一笑,算是打过招呼了。
“楚兄如何看?”
在场除了皇宫中人,便只有王安林和楚星河知晓太子的身份,两位院长自然是不会说的,故而也不怕让人认出来。
楚星河对于兵法没什么研究,凭借自己的直觉回答。
小声道:“来多少打多少,最好能拒敌于国门之外。”
跟段秀的想法不谋而合,虽然是不练武的儒生,但也是个货真价实的主战派。
不一会儿,云水书院一名皮肤黝黑,但气质儒雅的男子走到台前。
没有人对这名其貌不扬的学生轻视一分,毕竟能来参与论道,都得到了许长安的首肯。
先对两位院长与同窗招呼后,朗声道。
“在下云水书院宁宴,入书院刚好一年,一直以没能参与去年论道为憾,今日终于如愿。对于刘师兄抛出的问题,腹中已有对策,献丑了。”
宁宴调整姿态,儒雅的气质之下,有着少许北方苍凉的坚毅。
“我大楚开国将近三百余载,在过往的朝代中已属国祚第一。靠的,是居安思危的觉悟,是君王守国门的气魄,是建都于洛阳的自信。我辈读书人,当以延续此等利于提振民意和军心之法,守护大楚社稷。”
此话通透有力,但只算是铺垫,并非正面的策论。
段秀在云水书院就读,未尝没有亲自挖掘人才的心理。
因为有些大才之人,可能涉猎狭窄,不一定善于应对全面的科举制度。
像大楚禁军统领曹无双,作为武榜中的强者,也有他应对棘手的麻烦。经过段秀的引荐,才列入禁军队伍,一路直升统领之职。
叶清梦对于眼前的宁宴,也在仔细倾听。
魏君则是要将本堂言论记在脑子里,回头是要书写成册,递交嘉余帝翻阅的,听得也颇为认真。
宁宴继续说道:“北胡人建国不过百年,东征西伐统一草原,乃是豺狼之徒。对于北胡,需要重拳出击,必须一次让其两十年不能缓神。南疆深处,丛林茂密,易守难攻,我朝可册封其首领,施其小利,必要时可派遣人马帮助其建设,从底层瓦解敌意。东部沿海地区,南北海岸狭长,大多有山脉天险拒守,海上蛮夷擅长海战,但陆地上翻山越岭攻城拔寨,非其所长。我们可在沿海地区设烽火狼烟台,长期驻军,上下相望。只有东海城的西边,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只需再派强者驻守,以东海城阵法为根基,可断绝海上蛮夷进犯之希望。”
宁宴说出来的,是个应对策论的大纲,但总体思路已经清晰。
说完行礼后,退回座位。
刘羽锡对于宁宴的策论并不认可。
玉面桃花扇再度开启,“宁师弟的策论,颇有大将之风。”
先是一定程度地赞同,表达己方的风度。
“但学生认为,我大楚幅员辽阔,三面来敌之下,兵力分散。倘若被敌人流窜到内部起事,里应外合,大楚兵马将会疲于奔命,腹背受敌。故而三方皆主战的策论,学生不能完全认同。”
国子监的学风,受王安林一家之学的影响极深,他向来就不是一战到底的态度。
丞相笑着对两位院长说:“学堂之言,言无不忌。”
许长安淡定道:“云水书院向来便是学风
第一百六十二章 辩论北胡之对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