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章 张学良下野[1/2页]

白山黑水 梦醒浮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33年2月中旬,蒋介石派财政部长宋子文、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罗文干、内政部长黄绍?、参谋部次长杨杰、军政部厅长王伦、参谋部厅长熊斌等一行人,浩浩荡荡专车北上。蒋对这些人各派用场。宋子文似乎是作财政上的支持,其实是要代表蒋介石同张学良私下说话,要张学良下野出国,同时走英美外交路线。何应钦似乎是作军事上的支援,其实是要取张学良而代之。罗文干则与北平各国外交团打交道,看看风色。黄绍?表面上去当张学良的参谋长,实则为各方面政治上奔走,做些“安内”的工作。
      张学良成立两个集团军,自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由于学忠、商震、宋哲元分任1、2、3军团长;张作相为第二集团军司令,由万福麟、汤玉麟、张作相分任4、5、6军团长。张作相、汤玉麟原是张作霖的老把兄弟。张作相是张学良的父辈,素有“浑厚”之名,他原担任吉林省边防副司令兼吉林省主席。但他不学无术,既无威以制人,又无智以服人,无信心,无决心。他指挥的第二集团军有六七万人。汤玉麟又是热河省主席,在东北军中素以骄横跋扈著称,外号“汤二虎””(又作“汤大虎”——张学良和王化一的相关回忆史料中均称其“汤大虎”)。他在热河省命其二儿子汤佐辅为财政厅长,大儿子汤佐荣为禁烟局长,横征暴敛,大开烟禁,以充军饷为名,中饱私囊。汤家父子老少“3虎将”热河省造成人间地狱。张学良本来见汤玉麟难挡国防要塞,有撤换汤的意向,征求张作相的意见。张作相与汤玉麟交情极深,深知汤为人蛮横,绝难接受命令,请张学良考虑,张学良未能斩钉截铁地作出决定。事为汤玉麟所悉,大为愤懑,表示坚决反对,阴谋同伪满勾结。张作相得到消息,深恐因此造成东北集团分裂,即派亲信到承德向汤陈述利害,进行劝解,才使矛盾缓和。张学良怕汤玉麟再起疑心,用张作相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以安汤心,以利指挥。
      2月16日晚,张学良在北平顺承王府官邸召集有关将领会议,分配防务。他将热河地图铺在地板上,手执红蓝铅笔俯伏地上准备划防地,首先仰面向宋哲元说:
      “明轩,你可把守长城、冷口、喜峰口一线。”
      宋哲元厉声道:“我的兵力太薄,装备又差,怎能担当了这么一个大面。”
      张道:“不要紧,你的右翼有何柱国,他可以支援你。”
      宋很不客气地说:“何柱国是败军之将,靠不住,我怎能信他?我不干。”
      张极感难堪,约有几分钟没有抬起头来,后来说:“再商量吧!”
      次日,张学良、宋子文、杨杰等偕同随员卫兵分乘汽车卡车30余辆,浩浩荡荡向热河省会承德进发。汤玉麟闻讯,怕对他不利,大骂:
      “小六子(张学良小名)是不是勾结宋子文等来打我的主意?”
      左右人说:“宋子文是代表中央,张汉卿是华北直接指挥的长官,因热河防务吃紧,前来视察,阁帅可趁机向他们要些钱,要些东西,是有利的,应当表示欢迎。”
      汤这才无话,并率文武官员数十人欢迎。
      张学良在承德,以他和张作相、汤玉麟、万福麟等27名守卫热河有责的将领的名义,向南京及全国通电,表示决心抗战,呼吁全国一致支援。
      张作相听说发出通电抗战,生怕日本人恼怒,加速进攻热河,叹气说:“一点没有准备,发出这样一个电报,岂不是惹祸吗?”
      张学良、宋子文于2月19日返回北平。
      敌占领了山海关之后,即准备进攻热河。其进攻热河的目的是,击溃我国在该地区的主力部队,占领长城以东地区;封锁我国关内外的交通,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利于其今后在东北的“治安作战”;为进攻华北、内蒙、觊觎外蒙古,开辟前进战略基地。
      这次作战,是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动用了两个师团又3个旅团及其它配属部队,其进攻部队的编成为: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大将;锦州参谋长小矶国昭中将;第8师团师团长西义一中将,锦州;第6师团师团长坂本政右卫门中将,通辽;混成第14旅团,旅团长服部兵次郎少将,绥中(该旅团原属佐藤子之助中将的第9师团,各大队系从第7师团的各联队中调来),混成第33旅团,旅团长中柯馨少将绥中,(该旅团属广濑寿助中将之第10师团)骑兵第4旅团旅团长茂木谦之助少将通辽。旅顺重炮兵大队,关东军飞行队此外,尚有伪军张海鹏指挥的部队约12000人,伪军程国瑞的暂编第2军约7500人,刘桂堂的护国游击军约10000人,李寿山的独立第1旅约2500人,以及丁强的救国义勇军、金壁辉(川岛芳子)的定国军等。这些伪军,在作战过程中因抢劫、勒索太过与日军的矛盾也逐渐加深,以致在作战的过程中,日军将部分伪军缴械、解散。
      3天后,日军大举进攻热河。防守主将张作相原计划配备的兵力有一半以上尚未到达防地,根本未构成一个防御体系,又加士气低落,真是将无决心,兵乏斗志。日本人用飞机扔了几个炸弹,用机枪扫射几下,又出动几部坦克车,已在防线的汤玉麟第5旅旅长崔兴武即首先投降,守凌源一线的万福麟的第四军团闻风溃退,朝阳亦即不守,三线阵地同时溃败。复有平时受日军收买的汉奸作为向导,因此,日军如入无人之境。3月4日晨,在承德的汤玉麟望风而逃。
      万福麟谎报军情,逃入喜峰口,汤玉麟不战而退,遁往滦平。日军以少数快速部队,长驱直入。倘日军由承德乘胜追击,轻骑疾进,在这无阻拦的道路上,一日夜可直捣北平。华北局势,危殆万分,非杀一二统兵大员,不足以维持军纪。万福麟在退入喜峰口后,电张学良要求回北平一行。张气愤地说:
      “要你率部反攻,你要回来,拿头来见我!”
      张学良接受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兼东北义勇军第二军团总指挥王化一的建议,将汤玉麟捉住正法,以振士气,而励人心,但汤玉麟畏罪逃往察哈尔,竟得幸免。
      热河抗战于2月21日开始,日伪军十余万人,分兵三路向热河进攻:北路由通辽侵开鲁,中路由义县犯朝阳,南路由绥中攻凌源。日伪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兼任第五军团总指挥,但他在日军入侵面前惊慌失措,不思抵抗,竟然急扣二百余辆军车,把他多年搜刮而来的私人财物,装运到天津租界。3月3日,他放弃省会承德西逃丰宁,张作相逃往古北口。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万福麟军团及孙殿英军团等不是望风溃逃就是观望不前。3月4日,日军先头部队一百二十八人不费一枪一弹即占领省城承德,笑中国军队逃的太快,使他们都来不及向上司报告所占之土地。计自热河开始抗战到该省省城陷落,前后仅十余天。张学良闻承德失守,当即下令通辑汤玉麟,并命令万福麟等立即率部反攻。但各部为保存实力,纷纷后退。旬日之间,热河全省沦陷。
      这次敌军之所以能在12天内占领了热河、承德,主要是南京政府并无抗日的决心,依然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致使部队缺乏抗战的决心与信心,指

第12章 张学良下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