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章 张学良下野[2/2页]

白山黑水 梦醒浮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挥也很不统一。加上汤玉麟的部队,因已受敌人的策动,作战一开始,在朝阳的董福亭步兵第107旅,其213团团长邵本良首先率部向敌第8师团投降,邵本良后来曾多次与杨靖宇为敌;在开鲁的骑兵旅长崔兴武亦投降了敌骑兵第4旅团。由于日军的策动,有些梯队相继投敌,形成内部及各部队之间相互猜疑和自起惊扰,并作无秩序的撤退,使指挥机关对部队失去了控制。实际敌军在进攻时,其困难并不少。北路之第6师团于2月底在内蒙的草原和沙丘地带遇到零下30多度的酷寒,发生了大量的冻伤。其空中运输部队专门为其空运防寒装备和运送破冻伤的人员至后方医院。由于遍地积雪,日军的行动也很缓慢。
      因汤玉麟的部队发生数起在战场上投降事件和不听命今作无秩序的溃退,使热河的北部防区发生动摇。2月25日,北票、朝阳、开鲁同时失守。日军的骑兵第4旅团、步兵第6师团及张海鹏的5个步兵支队。2个骑兵旅,则按计划快速向天山(阿鲁科尔沁旗)、林东(巴林左旗)、大板(巴林右旗)、林西及赤峰方向迂回前进,骑兵第4旅团经与孙殿英的部队激战之后于3月2日傍晚占领了赤峰城。第6师团在赤峰以东的哈拉道口遭到孙殿英部队的突然袭击,一直打到敌师团司令部的附近。敌第6师团集中司令部的参谋、勤务人员及少量的部队仓促进行抵抗,当敌之后续部队到达后,孙殿英部才撤离,该敌在3月5日晚进入了赤峰城。
      东北军万福麟的53军由凌源退至西两的冷口,张作相则率部退至喜峰口。指挥这次作战的关东军司令部,于3月3日前移至锦州,武藤信义亦于当日15时30分到达,并令第6师团、骑兵第4旅团防守赤峰地区,其它部队按计划向长城一线推进。随之其混成第14旅团于3月4日到达了冷口,第8师团于3月7日到达了古北口,混成第33旅团于3月11日到达了界岭口和义院口。
      关东军发动的热河作战,从2月23月开始至3月11日结束。就在热河失守,敌继续进攻长城一线时,敌占领了热河之后。即以张海鹏为热河省警备司令官兼热河省长。
      张学良调动部队,加强古北口的防御。又派代表去张家口,向冯玉祥通报战况,特请冯给予指示。冯玉祥希望张学良亲到滦州指挥,悬重赏克复山海关,并夺回锦州;要张直接电蒋,要所有的骑兵由经棚东山,抄敌后路;要张与民合而为一地去抗日,并释放政治犯,鼓励张报父仇,雪国耻。
      热河失陷后,全国舆论哗然,愤怒谴责南京政府,也谴责张学良。张学良决心抗战,他对部下说:
      “我与蒋先生约定在保定见面,我要与他商讨反攻热河,主要条件是必须补充枪炮弹药。我想要求补充1200挺轻重机枪和300门迫击炮,再就是要充足的弹药,能加些高射炮更好。若是中央有决心抗日,应向日本宣战,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人一拼,我是有决心亲临前线的,干死了比活着受全国人唾骂好得多。人反正有一死,我是不怕死的,就怕南京假抵抗真谋和,那我就没办法了。”
      3月6日,蒋介石自南昌北上,8日通知张学良去保定相见。9日,张学良到了保定,蒋介石却未如约到达,而让宋子文先来传他的话:“热河失守,张学良守土有责。全国人民谴责政府,中央政府责无旁贷,蒋首当其冲。正如同两人乘一只小船,本应同舟共济,但是目前风浪太大,如先下去一人,以避浪潮,可免同遭沉没。将来风平浪静,下船的人仍可上船。若是互守不舍,势必同归于尽,对自己对国家皆没有好处。”
      张学良说:“当然我先下去,正好趁机会休息休息。请告蒋先生不必烦心。”
      宋子文立即向石家庄打电话给蒋介石说:“汉卿态度很好,一切服从委员长的命令和安排,请委员长速来见面。”
      5个小时后,蒋介石的专车到达保定。张学良的卫兵吹迎接官号。张学良戎装立正,行军礼恭迎。
      蒋不待张开口,首先很庄严地说:“我接到你的辞职电报,很知道你的诚意,现在全国舆论沸腾,攻击我们两人,我与你同舟共命,若不先下去一人,以息全国愤怒的浪潮,难免同遭灭顶。所以我决定同意你辞职,待机会再起。子文传达你慷慨同意,这是好的,好的。一切善后问题,可按照你的意见办理,有什么问题与子文商量,他可以代表我。”
      张唯唯喏喏地说:“我感谢委员长的苦心,我身体不好,精神萎靡,东北丢失,我早就想引咎辞职。这次热河之变,我更是责无旁贷,免去我的本兼各职,正所以申张纪律振奋人心。我想日军必很快进攻华北,以遂其并吞整个中国阴谋,委员长应考虑动员全国与日本宣战。目前应急调中央劲旅与东北军配合反攻热河,以阻止日军前进。”
      蒋介石连说:“是的是的。”
      张看蒋不愿多谈,即行退出。张退回自己的专车约5分钟,蒋偕宋来到张的专车回拜,无非用好言安慰张,劝他次日飞上海,免部下夜长梦多,并要张到上海后赶快出洋治病,出洋名义和手续,当妥为安排。
      蒋介石临走时连说:“汉卿,再见吧,再见吧。”并目视宋子文说:“子文你留在后面,多与汉卿谈谈。”
      蒋即乘专车回石家庄。宋子文同张学良商谈,将东北军分编组为4个军,由于学忠、万福麟、何柱国、王以哲4人分别统率,北平军分会由何应钦任代理委员长,并调中央军黄杰师和关麟征师开赴古北口,以抵抗日军前进。
      张学良乘自己的专车向北平进发,他在车厢的卧室里,猛一拳打在床上,随即伏枕大哭,非常沉痛。端纳和王卓然闻知,过来劝他:
      “作为一个大丈夫,要勇敢、坚强。你还记得老帅的话吗?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你正好借机休息,恢复健康,若是真的要责成你反攻热河,你的身体精神皆不胜任,那时失败,不如这时痛痛快快一走,把病治好了,留得青山在,不患无柴烧。”
      张学良一跃而起,仰天狂笑:“蒋先生以和为主,还不知演出什么戏来。人骂我不抵抗,我也不辩,但是我下野后,天知道我这不抵抗的罪名要背到哪天?我仿佛记得林肯有这么几句话:你可欺骗全体人民于一时,或欺骗部分人民于永久,但不能欺骗全体人民于永久。”
      热河之变,遭到全国人民同声谴责,汤玉麟被撤职查办,后寓居天津,1935年7月病死。除了处罚汤玉麟,蒋介石又将丢失热河的责任转移到张学良身上,迫他辞职。其实,蒋介石并没有真心支援张学良热河抗战,这一次,还是要找替罪羔羊。张学良深知此事,于3月11日通电下野,东北军改编为四个军,由于学忠、万福麟、何柱国、王以哲四人分别统率。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一职由蒋介石授意张学良推荐何应钦接任。
      3月11日,张学良通电辞职。偕夫人于凤至、秘书赵荻小姐及3个子女等去德国、意大利“考察”。12日,张学良飞往上海,准备出洋。在出洋之前,张学良接受宋子文、夫人于凤至、女友赵绮霞(赵四小姐)及儿女的规劝,用一个月的时间把烟(毒)瘾戒除。1933年4月11日,张学良在顾问端纳(澳大利亚人,1928年起任张学良私人顾问)、于凤至、赵绮霞及儿女等陪同下,乘轮船到欧洲旅行。张学良不知道,此番出洋,何时才能返回祖国。

第12章 张学良下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