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刘胤觉得王浚对自己不错,更是有着知遇之恩,自己在渤海任职太守的期间,可以说毫无政绩,但王浚依然善待自己。
如果可以的话,刘胤很想继续现在的生活,并不想参与到战争或者朝廷的勾心斗角之中去。
但他也知道,既然刘群来了,那么绝不会轻易离开,肯定要得到他的答案才可以。
其实早在八王之乱没有爆发之前,刘琨就给予过刘胤恩惠,因为那时的刘胤父亲新丧,家里失去了支柱和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并不好。
处于都是汉室后裔,还算过得去的刘琨,就给予了刘胤许多金钱和粮食,让他回家购置土地,安心的守孝。
可以说那时如果没有刘琨父子的话,那么刘胤和自己的老母亲能不能度过那最艰难的时期还是一个问题。
刘胤在年少时也曾亲口说过“若有朝一日,伯父能够用的上我,胤比效犬马之劳。”
那时年少,刘胤也是真的想要报答刘琨父子,可如今年龄阅历都增长了起来,刘胤却有些不愿意去实现当初的诺言了。
这并不奇怪,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人们往往会失去很多优秀的品质,诚信也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一诺千金的季布能够流芳万世。
刘胤刚想开口稳住刘群,可还没等他开口,就看见了刘群那不善的目光。
自从北上以来,死在刘群手中的匈奴人怎么也有上百人了,这段是积累的杀气,绝不是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刘胤能够承受的。
哪怕心里知道刘群不可能真的对自己动手,可面对那血腥的杀气,刘胤还是没有忍住内心之中的恐惧,竟然直接跌倒在地。
一直以来刘胤都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他如今的一切都是靠着维持形象换来的。
在那张掩饰的很好的面目下,刘胤其实是一个怕死的人,他不敢去面对强大的叛军,所以才会放弃渤海郡的百姓孤身一人逃到幽州。
刘群见刘胤只是一吓便摔倒在地,内心满是鄙夷,不过为了计划还是主动伸出手去拉刘胤“兄长应当是饮酒过度,还未醒酒,否则怎会如此失态呢。”
“确实是我贪杯了,群弟教训的是。”刘胤尴尬的起身,他知道刘群是给他坡下,也明白这是刘群给他的态度。
为了出于自保,刘胤最终还是问道“群弟,若是我愿协助你,那你能否保证我的安全,不被博陵公追责?”
冲上内应也不是不可以,在这个时代,士族相互勾结,几乎每一个一方大员手下都有来自不同家族的士族成员,而这些士族为了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则会互相告知情报,来做出最好的选择。
刘胤是汉室后裔,与刘琨父子同宗同族,若是作为刘琨父子的内应,为他们提供情报,哪怕是被其他士族知晓,那么也不会说些什么,毕竟他们也都是这么做的。
第二百四十三章 相互扶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