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 乡间有奇才 穷人无远见[1/2页]

石头村的齐天大圣 语滔天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
      一天早上,土猴儿正在店里收拾东西,准备开门营业,忽然,陈有才拿着几个焙子从外面回来了,进门便说:“你们猜我遇到谁了?”
      “谁?这么早能有谁?”土猴儿看了他一眼说道。
      陈有才兴冲冲地说道:“刚才遇到了我的初中同学苏冰了,在街上卖焙子呢,生意非常火爆,我等了好长时间才买上。他们家在村里时就给别人烙月饼,月饼也烙的特别好吃,你们快趁热吃吧。”
      土猴儿听后,焙子也顾不上吃,马上让陈有才带他去见苏冰。
      “忙啥呢?有什么急事?你又不认识他,吃了焙子再去。”陈有才疑惑不解地说。
      “你先带我去,去了就知道了。”土猴儿催促道。
      陈有才无奈,只好带着土猴儿来到了一家门牌上写着“苏冰焙子”的店铺前。
      陈有才正要进去,被土猴儿拦住了。
      “等一等,咱们先看看。”土猴儿拉着陈有才站在焙子铺的附近观看。买焙子的人络绎不绝,店里的工作人员迎来送往忙的不可开交。
      土猴儿一边观看一边对陈有才说:“我早就想开一家这样的早点铺,卖焙子、粥还有豆浆,生意肯定好,咱们一会儿问问你的同学,向他请教一下。”土猴儿兴奋地说。
      但是,陈有才却告诉土猴儿说:苏冰是个鼠肚鸡肠、心胸狭小之人,倘若知道别人也想做和他一样的买卖,肯定不会帮忙,担心抢他的生意。
      土猴儿思索了一阵告诉陈有才:可以与他合作,咱们帮他推销,将他的焙子打造成“品牌”去推广,双方于中获利。陈有才不懂得什么是“品牌”,怎么推广,只觉得早点是“民生”,与粮油店经销的米面差不多,大家都需要,肯定不能赔。
      于是,等到店内顾客散去时便进店去找陈有才的同学商议。
      苏冰虽然知道陈有才这个朋友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生意发展,但他还是权衡弊利、缜密考虑再三后才勉强答应,并且约法三章:现金交易,不退货,出门概不负责,每次提货量要超过一箱以上……等等“不平等条约”。
      连陈有才都觉得这个同学不近人情,不讲情面,但土猴儿却说:不碍事,我们都答应。他心里只想着有生意做就好。
      当天下午,两个人又去旧车市场买了一辆自行车。回到店里,土猴儿便急着为未来的品牌焙子命名,并且,征集陈有才和东海的意见:“你们俩也想想,该起个什么名称?”
      “卖焙子还要有个名称?”东海不解地问。
      “当然!有才这个同学的焙子可不是一般的焙子,味道鲜美,香甜可口,吃一口回味,再吃一口流口水,吃了想吃,吃了还想吃……将来一定是焙子中的精品。”土猴儿说罢,逗的陈有才和东海哈哈大笑。
      “关键是止饿,也解馋,哈哈……”
      土猴儿似乎已经看出了“苏冰焙子”的潜力,既然这个焙子一定有前景。就要有个响亮的名称,也好让它在众多焙子中脱颖而出。
      “那就叫桃酥焙子!”陈有才灵机一动。
      “桃酥焙子?不行,桃酥也是一种食品,意思重复了,再想一个。”“哎,土猴儿,给焙子起名字是不是要问问苏冰同意不同意呀?”陈有才打趣地说道。
      几个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哎呀!对呀!苏冰,苏——苏东坡——东坡!对!就叫东坡焙子!”土猴儿眼前一亮,就叫“东坡焙子”!一锤定音!
      “对!还有名人效应,太好了!一定能火!”陈有才激动地称赞道。
      “卖焙子喽!‘苏东坡烙的焙子!”东海调皮地学着街道里卖焙子人的喊声。
      “别瞎喊,苏东坡早就死了。”陈有才赶忙制止,提醒东海道。
      “死了?我怎么不知道?那就不说他烙的,哈哈……”
      “卖焙子喽,东坡焙子喽!不是他烙的喽……哈哈哈哈。”
      “哎呀,别乱喊,让人听见笑话!”陈有才探头向外看了看,回身制止道,也止不住笑了。
      “我这不是在练习么,明天出去卖焙子的时候就这样喊。”东海嬉皮笑脸地说道。
      一线生机燃起了大家的激情,顿时,几个人又变的生龙活虎、喜笑颜开,只等第二天去卖“东坡焙子”。
      第二天早上,陈有才照看水产店,土猴儿和东海骑着自行车来到苏冰的店里。这时,店门口已经围满了买早点的人。
      两个人用一个大大的保温箱装了满满一箱焙子,从店里出来。土猴儿在前边推着车子,东海在后边扶着箱子,箱子太重,总是将车子的前半部分压的翘了起来,土猴儿的个子小,车把起来时几乎要失去控制,赶紧用力向下按住,车子的前轮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像要摔倒,再用力扭正,刚松手,车把又要翘起来,土猴儿索性爬到车把上压住,不让它起来,一边走,一边按着,特别被动。两个人吃力地推着车子,歪歪斜斜地向远处的街坊走去。
      早上七、八点期间正是人们吃早点的时间,土猴儿将自行车停在一个街坊的巷口,保温箱打开,东海整了整衣服:“东——”刚要喊,竟忘了名称!
      “东坡焙子!”土猴儿提醒道。
      “噢——东坡焙子!——东坡——”刚要喊,土猴儿又阻止道:“别喊了,来人了,我拿焙子,你收钱。”
      已经有人过来要买焙子。
      “东坡焙子!热乎的东坡焙子喽!”东海还是喊了几声。
      “东坡焙子?这个名字好。”一个买焙子的人一边交钱一边称赞道。
      不一会儿焙子就卖完了,两人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数了数钱,除了本金,竟然赚了三十多块!真是大喜过望!赶紧返回焙子铺又装了一箱,再去卖。结果,只卖了一半多,就没人买了。等了很长时间,仍然“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回吧,反正咱们中午也要吃饭的,当午饭算了。”
      “这么多焙子,哪能吃的了,再等一会儿。”
      这时,一位老大爷过来:“买五个焙子,要热的。”
      东海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东坡焙子!热乎着呢!”马上伸手去拿。
      “大爷,焙子凉了,没有热的,您看还要不要?”土猴儿拦住东海,向老人解释道。
      “噢”老人迟疑了一下:“买吧。”
      土猴儿拿了六个焙子:“大爷,另外送您一个。”
      老人有些不好意思,拿着焙子转身走了。刚走几步就又返了回来,告诉他俩东边不远处有个工地,每天工人吃早点都买焙子,建议去试试。土猴儿和东海推着自行车直奔工地而去。这时,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根本没人买早点,东海大呼上当,气急败坏地要离开。土猴儿拉住他说:“咱们找伙房的人去。”结果,大师傅说什么也不肯要他们的焙子,原因是担心食品安全,正在两人为难时刻,忽然看见刚才买焙子的老人也过来了:“六子,收下吧,我认识他们。”叫六子的人答应一声便让土猴儿把焙子拿到伙房,两个人顿时不知该怎么感谢这位老人,老人告诉他们明天早点过来,然后,转身进了工地。
      土猴儿和东海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回到了水产店里,将上午的经历告诉了陈有才,几个人高兴的不得了,决定第二天同时拿两箱,一箱放在街坊巷口让东海去卖,另一箱由土猴儿送到工地。
      就这样,每天上午土猴儿和东海早早地去卖焙子,临近中午回来,只半天时间却增加了不少收入。很多时候还会剩一些焙子回来,大家当作午饭,日子又过的红红火火、生气勃勃。
      土猴儿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常常会将生活料理的很有情趣,而且,他也特别善于在逆境中找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出路,让大家眼前一亮,“绝处逢生”。东海和陈有才通过每一次次土猴儿的正确决策,对他的商业头脑佩服的五体投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焙子铺的业务量增加了不少,苏冰自然非常高兴。这天晚上,主动来到水产店,找几个人聊天:“没看出来,土猴儿还真是个商业天才,几天的时间,我的业务增加不少,你们也赚了钱,还互不影响。你们白天继续卖水产,我大不了每天早起一会儿,多做一些焙子,这样一来真是双赢,不出一年的时间,咱们的焙子铺就火了,到那时还可以开分店,就是生意了,真要感谢土猴儿想起这个办法。”
      “现在不是生意吗?你的焙子铺业务已经很好了呀。”东海仿佛对“生意”和“买卖”的区别不是太清楚。
      “还是你的焙子烙的好,大家喜欢吃,业务才能越来越好。咱们一定要将焙子铺的生意发展起来,齐心协力做一番事业。”土猴儿总是看到一点曙光就充满了激情和希望。
      大家一起谈论着、设想着今后的发展和合作的各项事宜,接着苏冰又细致地打听了土猴儿的情况:爸妈还在老家吗?你来新城几年了?弟兄几个?城里是否有房子,将来有什么打算?
      土猴儿一一介绍后,苏冰听完便走了。
      “苏冰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今天一定是有什么目的,要不他是不会来的。”苏冰刚走,陈有才心事重重地说,他知道这个老同学并非等闲之辈。
      “他能有什么目的?这也不是什么大买卖,不能做就不做,有什么了不起的。”东海不屑地说道。
      “你说,是不是他要抄咱们的后路?”土猴儿也觉得蹊跷。
      “很难说,生意人鬼的很。”陈有才点了点头说。
      大家都猜想着苏冰这个不速之客的动机,但也实在难解其意。
      2
      第二天,土猴儿和东海再去焙子铺的时,苏冰告诉他俩:从今天开始“批发价再降一毛!”两人听后高兴的不知该如何是好,一个劲儿的表示感谢。而且,苏冰的妹妹兰兰也对他们俩更加热情了,特别照顾。还替他们将保温箱换成了新的。
      “箱子一定要清洁干净,太旧了买焙子的人看着影响食欲,过几天再换新的。另外,要是有剩下的焙子就拿回来。”
      “行!要是剩下了焙子我就送过来,没剩下我也过来。”东海说完笑了,仿佛兰兰只对他一个人说的。
      “没有也过来?东海哥你真有意思,那就过来吧,不嫌累就帮我们干活儿,很多活儿呢。”兰兰一边帮两人拿焙子,一边和他们说笑着。
      “那行!不累!那我就每天过来帮你干活儿。”
      兰兰以前可是没有这样待遇过他们。
      两个人推着自行车到了“老地方”后,东海神秘兮兮地说道:“看见没?兰兰今天对我的态度是不是比以前更好了?有想法,很明显。”
      “看出来了,是的,以后多和她来往,好好表现,尽早把她娶回家,那可就风光了,你就是咱们村里的头号人物了,大家都会夸你有本事。”土猴儿趁机鼓励道。
      “对!一定要把她取回石头村,好好地风光风光。现在我才明白,只有走正路、做正事才有人看的起,我要是跟着吴雷他们真的是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幸亏你提醒了我,要不就走到邪路上了。”东海感触地说,并表示感谢土猴儿的“挽救”之恩。
      “那就好好干,一定要在今年过年时把兰兰娶回家!”
      “好!明年就抱他个孙子!”东海信誓旦旦地说,几乎要握拳宣誓了。
      “什么孙子?是儿子吧?”土猴儿调侃道。
      “儿子!儿子!我是说给我爸生个孙子。管他呢,孙女也行。”东海说完两人哈哈大笑,他与兰兰的事仿佛已成定局。
      接着两个人便停好车子打开保温箱,箱子里装满了热气腾腾的焙子:“东坡焙子!东坡焙子!没吃早点的赶紧过来买焙子喽!焙子不多,抓紧时间,早来早买,来晚了可就没了!”东海意气风发地吆喝着,底气十足!
      人们马上围了过来。
      自此以后,东海每日里打扮的像个公子哥,满面春风精神焕发地出现在兰兰和众人面前,两个人的接触也更加频繁了。可是,苏冰看在眼里却觉的有些失望。其实,他相中的是土猴儿,不想妹妹却喜欢上了东海。
      “那东海有什么好?整天像个纨绔子弟,吊儿郎当,不务正业,而且,什么事也干不好,又没头脑。土猴儿比他强多了。”晚上,苏冰将兰兰留在自己家里,一边吃饭,一边劝道。兰兰的嫂子也说:“我看也是,土猴儿是个有出息的人,你还小,找对象是过日子,不能只看外表,尤其是男人,要看他的本领。”
      “哎呦嫂子,你倒是挺会讲大道理的,你怎么不看本领呀?”兰兰戏逗嫂子。
      “你哥有什么‘外表?我还不是图他的一身力气。”嫂子不好意思地笑笑,言不由衷地反驳道。
      “哎哎!我没‘外表吗?你当年可是说我们家是生产美人的工厂,你还说我是工厂的代言人,‘小伙子帅极了,现在怎么又这么说?”苏冰自豪地说。
      “我那是夸夸你,你还当真了。”
      苏冰兄妹俩的确可谓“人中龙凤”,非流俗之人。
      兰兰笑道:“哈哈……那个土猴儿啊?也太土太实在了,那么小的个子,不像个男人,还一点儿心眼儿也没有,每天剩下的焙子也不懂得退回来。我听东海说买焙子的人钱不够他也不管,照样卖给人家,要不是东海机灵,早就赔钱了。关键是他受了欺负也能忍,我就不欣赏他那种性格。”兰兰秀气大方,美丽漂亮,心气自高,不会看上土猴儿这种“没有男子汉气概”的人。
      “你不能这么理解。土猴儿为人厚道,肯吃亏,处处替别人考虑,是个有担当的人,这才是男人。”嫂子是个明白人,这段时间她对于土猴儿的为人已经有了深刻了解。
      “做人就该厚道些,尤其是做生意更要为别人考虑,太精明了怎么和人打交道?”苏冰老道圆滑,深知做人的道理。
      “哥,我觉得人都很虚伪,你看你说的‘做人要厚道,尤其生意人可是,还不是照样……”兰兰笑着说道。
      “那是生意,没办法。”苏冰开脱道。
      “土猴儿是个有智慧的人,不蛮干,深沉,你怎么说是胆小怕事?他不计较小事,大事情却不糊涂,一定能成大气。”苏冰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对土猴儿的品行则是另一种理解。
      “可是,我就觉得他没有阳刚之气,不像别人那样敢说敢做。”兰兰说着自己的看法,总觉得东海才是个男子汉。
      苏冰听后不由地摇头。土猴儿的优点都被妹妹看成缺点了,几个人不再说话。
      兰兰喜欢东海那样活力奔放、英姿飒爽、敢冲敢闯的“英雄形象”,她觉得这样:拿得起放得下!呼风唤雨!内外通达!爽的很!而土猴儿则过于传统,太教条,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很??隆;埂暗ㄐ∨率隆保?惺奔蛑薄安幌窀瞿腥恕保?踔猎谒?蠢椿褂行┾?觥2幌不丁K?裕??⑽刺?痈绺绲娜案妫?廊槐欢?5摹颁烊鳌薄ⅰ昂缆酢薄ⅰ罢桃濉蔽??牛?兆淼囊凰??浚?钪眨?彰猿磷怼⑽?樗?АK毡?膊辉俟芩?
      3
      “我想去给东海提亲,兰兰家的人我都认识,小时候经常去他家玩,应该没有问题。”这天,陈有才兴致勃勃地和土猴儿商议。
      “太好了,我也有这个想法,咱们赶紧行动。”两人不谋而合。
      陈有才买了礼物去见兰兰的爸妈。
      兰兰的爸妈随苏冰离开农村来到新城已经多年,一直在焙子铺帮苏冰打理事务。两位老人对兰兰和东海的事没有提出过多要求,也未明确表示态度,只说东海要是在城里有房子便答应。只一个条件便说明了态度和要求。
      陈有才回来后对两人说了情况,东海大失所望:“我要是有房子还至于住出租屋?这不是强人所难吗?我就知道咱们农村人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躺在床上不再做声。
      土猴儿想了想说:“我去找王亮商议一下,让他帮帮忙。”
      王亮的姐夫做着很大的生意,除了从事水产经营,还涉足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土猴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亮:“我想让东海暂时去你姐夫的单位上班,名义是股东,让别人觉得东海是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你看怎么样?”
      王亮想了想,觉得对姐夫也没什么影响,便愿意帮忙,就答应了。
      第二天,东海就去王亮姐夫的单位上班了,头衔是:华宇房地产公司开发部经理!
      土猴儿再去焙子铺时,“东海这几天怎么没来?”兰兰问道。
      “噢,他们的土建工程开工了,东海回单位了,不来了。以后我一个人卖焙子,你可不能两样看待。”土猴儿边开玩笑边回答。
      “东海在房地产上班?”
      “不是他在房地产上班,是别人在他那儿上班。”
      “哎呀,那东海怎么就没和我说?他自己的公司吗?”兰兰急切地问道。
      “你问东海吧,我要卖焙子去了。”土猴儿欲擒故纵,拿了保温箱走了。兰兰如坠云雾之中,茫然不知原委。
      旁边的苏冰听着两人的对话也感到诧异。
      晚上,东海回来,几个人在店里说笑:“刘经理,房子卖的怎么样?赊我们一套吧?”
      “别瞎说,我都蒙了,人家都是有钱人,大老板,大办公室。还有汽车,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像人家那样气派。王亮的姐夫也特别有派,出门时还有司机开车…….”
      这时,只见苏冰从远处走来,土猴儿赶紧命令东海:钻到床底下!别让苏冰看见!
      东海没办法,跳下地钻进去了!
      苏冰进来后坐下与两人聊天。
      “这几天东海不在,我看你一个人忙前忙后累坏了吧?”接着又问:“东海什么时候回来?”
      “噢,他回单位去上班了,暂时不回来,人家有自己的生意,前些天过来是帮忙。”土猴儿若无其事地答道。
      “东海的房地产公司是哪家公司?在哪个区?”苏冰又问。
      “华宇房地产,在西区,名气很大,盖了很多房子,还经营水产。”土猴儿乘机吹捧道。
      “他是股东?”苏冰又问道。
      “噢,是,他爸是最大的股东,他是经理。”
      “不是....他爸在农村.....”陈有才觉得土猴儿说的有些失真,就帮腔道,不慎说漏了嘴。
      土猴儿自然很快地将话题扭转到合情合理的逻辑中:“他爸最近在郊区农村买了地……要去农村盖房子。”
      “他们是家族企业?”苏冰的思维被土猴儿引导的有些乱了。
      “噢,应该是,不太清楚……”土猴儿略一迟疑,不知道该怎么说。
      “我们也不是太明白,不能乱说,等见了东海问问。”陈有才担心被识破,就敷衍道,想要换个话题。
      东海在床下听的又紧张又煎熬,盼着苏冰快些离开。
第十三章 乡间有奇才 穷人无远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