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 乡间有奇才 穷人无远见[2/2页]

石头村的齐天大圣 语滔天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有时间咱们去东海的公司看看。”苏冰对于东海的“身世”有些好奇。
      “行,不忙的时候咱们过去,让东海好好招待招待。”
      几个人谈论了一会儿,苏冰便离开了。他每次过来都会怀着一个目的,也试图解决一个问题,但每次又适得其反,重新陷入迷雾当中。对于东海最近的变化的确有些怀疑,所以,今天就来打听、落实,结果,却被两人给“套路”了。
      东海从床下出来后不禁有些担心:“万一去了公司怎么办?你们俩可要一起去,帮我应付。”
      “怕啥?到时候你就爱理不理地端着点儿。没事,放心吧。最好他能去看看,打消他的疑虑。”土猴儿说道。
      “我哪能有那水平,见了熟人就紧张。”
      “没事,我们俩也去,帮你掩护。”大家又是一阵开心大笑。
      “兰兰的爸妈要是知道了东海在房地产上班说不定还会把兰兰主动送来呢。”陈有才得意地说道。
      “想得美,我哪有那命。”
      三人说笑一阵便休息了。
      经过几个人的精心策划,东海在房地产的股东身份终成“事实”,焙子铺的人再见东海时都称呼他:刘经理。东海听着好不尴尬!羞的无地自容、手足无措。陈有才两人叮嘱:挺住!你就是经理!
      就这样,东海扮演经理,土猴儿卖焙子,陈有才经销水产。几个人各负其职,忙的不亦乐乎。
      不过,这几天受市场拆迁影响,每天水产店生意冷清,顾客零星,几近“关门大吉”了。
      4
      最近几天,东海夜出昼伏,疲倦不堪,也不去房地产公司上班,每天夜里凌晨才回来。土猴儿和陈有才再三追问,东海才说出了实情:“我去偷铁了,钢铁厂附近的人们都偷铁呢,公开偷,每天晚上能偷两三趟,卖一百多块钱呢!”
      土猴儿和陈有才听后大吃一惊:“你怎么能干这种事?没人管吗?”
      “我不是扮演经理开销大需要钱吗?就跟着去了,没人管,很多人偷呢,我怕你们不同意,就没敢说,今天晚上带你们去看看。”
      “那不是盗窃吗?警察不管?不犯法吗?”陈有才胆小,觉得不可思议。
      “犯什么法,大家都去偷了,工厂的墙塌了一个口子,再说了,很多外地人来了就住在钢铁厂西边以偷铁为生,还买了楼房呢!”
      “那咱们也去吧,反正那么多人偷,咱们不偷白不偷。”陈有才有些心动了。
      土猴儿将信将疑,也没有阻拦。晚上跟着一起去了。
      钢铁厂的西南角有一段围墙倒塌了,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缺口。到了夜里,偷铁的人拿着袋子、绳子,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悄悄地沿着墙角,猫着腰,慢慢地摸来,看看周围没有什么异象,便闪身进入厂内,再蹲下来观察一番,迅速开始捡拾地上的铁块。厂内的地上有很多废铁,是轧钢时产生的下脚料,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每块儿铁大约十几斤重。大家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袋子,一块儿,两块儿,三块儿……装到袋子里,一些体积稍大的铁块袋子里装不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拴好,挂在脖子上,或者捆在腰里,也有的背在后背,怪态百出。走出来时都变成了“铁人”,有的人力量小,拿的少,力量大的人则拿的多一些,有的几个人通力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出来后,看看四周无人,迅速向附近的回收站走去,中途不慎丢掉,回身拾起,不想弯腰时又掉了下来,旁边的人赶紧出手相助,方才拿好了。
      土猴儿和陈有才什么器具都没准备,就从地上捡起来交给了东海,东海手里拿着的袋子一会儿就装的满满的,便开始武装到各自的身上,土猴儿此时也顾不得这是何种性质的行为,只管专注于往身上“装”铁。用东海递过来的绳子拴住两块搭在肩上,胸前背后各一块,陈有才也背在了肩上几块。三个人分别将身体的各部位充分地派上了用场,直“用”到惊心动魄。想不到自己的身体还有如此之潜能。
      “慢点慢点!碰我胳膊了!”
      “小心小心!碰我头了”
      漆黑的夜色中,视线昏暗,不免互相碰撞,再加上铁块棱角分明,坚硬无比,有的还带着铁刺,稍有不慎便容易受伤:“哎呀!砸我脚了!”陈有才手里的一块铁掉下来砸到了东海的脚面上,东海呲牙咧嘴地揉了揉,继续“武装”。
      直到各自负重一百多斤才招呼一声向外走去……
      凌晨回来,三个人卖铁所得近四百元!真是意外收获,大喜过望,按当时的物价折算,这样的收入,应该在一年后可以买一套像样的房子!大家顿时信心百倍,激情振奋,觉得终于撬开了“致富之门”。土猴儿也无法言喻这样的情形,不知道是对是错。因为,那时曾有一个时期,人们真的将“偷铁”当作了职业,进而发家致富,一举脱贫了。于是,三个人天天夜里去钢铁厂偷铁,白天则呼呼大睡,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冷清。
      5
      东海晚上偷铁白天扮演房地产的老板,有时也来苏冰的焙子铺看看兰兰,还会买上一些水果,兰兰的爸妈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出手阔绰的“房地产老板”。苏冰也改变了对东海的看法:“我还没看出来,东海最早那个吊儿郎当的样子现在才对上号,原来,人家是富家子弟,有钱人,自然和土猴儿不一样。还是妹妹有眼光,哥哥看走眼了。不过,万一这门亲事真要是成了你可要学点规矩,不要像现在这样自由散漫,让人家笑话。”
      “放心吧哥,怎么说我也是读过书的人,还是有一些教养的。”兰兰很自信。在她与东海交往期间觉得东海很“随和”,并不是一个“难伺候”的人,更没有“富家子弟”的那番习气,只是莽撞、冒失了一些。
      在陈有才和土猴儿的大力帮助与斡旋之下,东海和兰兰的婚事大局已定,媒人:陈有才,助手:土猴儿,虽然没有这个规矩,但是,这个助手却举足轻重。接下来,该男女双方的大人见面了,东海很是为难,他知道“见面”就等于“曝光”,将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土猴儿却说:但见无妨,依照计划行事。
      “找人扮演东海的爸爸妈妈,先见了面再说!大家想想该找谁?”土猴儿说道。
      事已至此,假戏做真了还真要谨慎对待,万一有什么破绽后果将不堪设想。大家都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不敢儿戏。
      “不行,爸妈怎么能代替?不能有假的,我不同意,再说,将来怎么交代兰兰和她的娘家人?”东海说道。
      “说的也是,那就说你爸妈出差了,让‘二叔去吧,就这样,赶紧通知王亮。”土猴儿也觉得东海说的对,便去找王亮。
      男女双方大人见面便是履行“下茶”这一风俗。这天,兰兰早早起来,打扮的像明星一样漂亮,爸妈也喜出望外地张罗着。苏冰夫妇关了焙子铺过来,帮着料理各项事务。准备好之后,大家在家里等着。不多时,一辆小轿车停在了兰兰家的门口,一家人马上迎了出来,老两口甭提有多高兴了,赶紧招呼大家进屋。
      王亮的姐夫(扮演东海的二叔)满面春风地走前面,后边王亮(东海的哥哥)、土猴儿、陈有才、司机还有五六位随从,提着东西紧紧地跟着,东海被挡在最后,心里忐忑不安,好像是在参加别人的订婚仪式。
      陈有才将茶叶和羊肉等礼物交给兰兰的妈妈后,便开始商议“彩礼”一事。其实,他也不懂的其中的规矩和说道,就由“二叔”亲自来谈:东海的情况两位亲家和兰兰的哥哥嫂子你们也都清楚,将来的日子肯定差不了,尽管放心,那么多房子都是他们的,至于彩礼,两位亲家“看着办吧”……
      兰兰的爸妈、哥哥嫂子早已高兴的没了主意,这样的东床快婿哪里去找?
      “婚姻自主,友好结亲,我们没意见,兰兰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一切从简。”
      好敞亮的岳父岳母!
      两方面冠冕堂皇的场面话成全了东海与兰兰的婚事。很快,由兰兰象征性地递给“中间人”一张“彩礼”单后,“下茶”礼成!
      大家离开了兰兰家。东海的婚姻从此拉开了序幕,应该说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还要感谢王亮和他的姐夫。晚上,几个人在一家小饭店红红火火地庆贺了一顿!东海举着酒杯几乎有些飘飘欲仙了。
      风借火势火助风威。无论东海的婚事,还是与苏冰的合作事宜,都进行的顺风顺水、得心应手。
      6
      这天夜里,土猴儿继续随同东海和陈有才在钢铁厂院内酣畅淋漓地“作业”。本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技术革新和进展,便是自行车和如手掌般灵活的铁爪(方便到达人力不及的区域)的加入,每次运送的斤数也有所增加,还省时省力。而且,运输趟数也一宿可以突破三趟记录!真是事半功倍!自然卖铁所得也翻了数翻。这样看来,买房子的愿望不久就要实现了!正当大家喜滋滋地将愿望付诸行动时。忽然!远处警笛狂鸣!警灯闪烁!数台警车呼啸而来!汽车灯光由远及近!
      “警察来了!快跑!”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顿时乱作一团,赶紧丢下铁块和绳子,甚至来不及推车,便向厂外狂奔,顾不得脚下的铁器,有的被铁块绊倒了,碰破了膝盖,顾不上疼痛,嗖地就地跃起,飞奔而去!土猴儿三个人已经向厂区里面走了很远。看到慌乱不堪的场面不敢前来,只在身边找了暗处隐蔽下来,远远观望。这时,警察已经占据了坍塌的豁口!部分未能逃离者被悉数控制:“把铁扔了,都上车!”这时,陆续又有不知情者从厂子里跑出来,被警察拦住,扔掉铁,上了车。
      “里面的人出来!”陈有才听到喊声便要站起来,被土猴儿一把按住,只听外面又说:“应该没人了,先把他们带回去吧。”不一会儿,警灯闪烁,警车走了。
      三个人蹲在墙角下吓的大气都不敢出,直到警车走远了才站起来,东海正要出去,又被土猴儿拉住:“等等!警车还要回来!”刚说完,只见一辆警车掉头返了回来,巡视了一番见没有人出来,便离开了。
      “我的神呀!你怎么知道警察要回来?!”东海看着这个小个子惊的目瞪口呆。
      “有什么神的?!这叫兵不厌诈!再等一会儿他们回去咱们就出去卖铁。”
      当年,偷铁成风,被抓住后无非有三样处罚办法:没收、罚款、教育,然后放行,所以才导致:再偷,再抓,放了,再偷,再抓……才有了趋之若鹜的偷铁人,有的人甚至将偷铁当成了职业。现在想起来还真要感谢当年那个伟大的钢铁厂,他用宽容的胸怀“接济”了很多穷困潦倒的农村人,让他们漂泊的生活有了着落。据说,一些谈婚论嫁者的新房还是父母“夜以继日”地“偷出来”的呢。
      土猴儿带着东海和陈有才摸黑从钢铁厂出来,去了废品回收站将铁卖掉,悄悄回到店里。
      土猴儿宣布:从此再不偷铁!
      不久,市场管理处将拆迁通知贴到了各店铺的玻璃上:市场要拆迁,各商户在一月内搬离……土猴儿处理了店里的所有东西,搬进了出租屋。出租屋距离苏冰的焙子铺很远,以防被兰兰发现、识破。
      此时,三个人之间的感情已经像刘关张一样,情同手足,不肯分离,誓死要在一起打拼。甚至还喝了结拜酒,排了大小,陈有才最大,东海第二,土猴儿老三。自此,更是形影不离、同舟共济,打算共谋未来。
      一天中午,东海蹬着一辆三轮车,停在出租屋的门口,兴冲冲地走了进来:“老三!老大!你们看我拉回来了什么?咱们有办法了!快出来搬东西!”说完,招呼两人出来。三轮车上放着三个汽车上替换下来的旧轮胎钢圈,土猴儿和陈有才不知道东海要干什么,就依他安排,将钢圈搬回到屋里,放在地上。
      “我这几天去汽车翻新厂考察了,和翻新厂签订了合同,负责轮胎钢圈的翻新工作,翻新之后再返厂销售。”东海自豪地说道:“吴雷给我介绍的业务,这回可是帮了咱们的大忙。”
      接着,东海便开始示范起来,先用清水将轮胎钢圈冲洗一遍,再用抹布擦干净了,然后,用砂纸将钢圈上的异物打磨去掉,最后刷上油漆。登时,一个锈迹斑斑的旧钢圈变成了漆黑闪光的“成品”,接着再“翻新”第二个。看着东海像变魔术似的一系列动作,土猴儿和陈有才简直看直了眼睛,左瞧瞧,右看看,不时拨弄一下,想要帮忙又被东海制止:“别动!别动!油漆还没干呢!这儿还得磨一磨。”
      “这就成了?这就是翻新?工序这么简单?”两人疑惑地问道。
      “是呀!这就是翻新!新式汽车配件翻新。可赚钱了,慢慢就懂了,学着点儿,明天你们俩就上手。”
      东海拿起砂纸放下抹布,又是打磨,又是刷漆,洗涮涂抹、闪展腾挪,一会儿像个清洁工,一会儿像个木匠,一会儿又像个油漆工,经过一个中午的折腾,终于完成了三个钢圈的“翻新”工作。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油漆味儿:“来!帮我抬到车上。”东海指挥道。几个人把钢圈抬到了车上后,东海蹬着三轮车走了。
      到了晚上,东海回来了,手里提着很多吃的,还有一瓶白酒,看样子一定是赚了不少钱。
      “怎么样?我说的这个生意是能赚很多钱的,老大、老三你们看看,顺手将兜里的钱拿出来炫耀。以后咱们就跟着翻新厂干吧。”东海自豪地说着,将酒瓶打开倒了三杯:“来!祝贺一下!祝咱们大展鸿运!大发横财!”
      “不是大展宏图吗?”陈有才听着别扭,就纠正道。
      “我没文化,没那么多说道,有了钱展啥都行,没钱啥都展不了,就盼着咱们有钱吧!”东海有些恃功自傲,说完哈哈大笑。
      “对!盼咱们有钱!来!干一个!”陈有才附和道,三个人的酒杯碰在了一起,叮当作响。
      “老二!你真有本事!我佩服你!咱们三个好好干一番大事业。”陈有才酒至憨处说出了心里话,脸涨的通红,兴高采烈地不住举杯祝贺。土猴儿也十分高兴,觉得找到了出路。几个人推杯换盏,痛痛快快地庆贺了一番,直到喝的烂醉如泥昏昏睡去。
      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上午东海拉回来旧钢圈,经过土猴儿和陈有才的精心加工,变成了崭新的成品,再由东海蹬着三轮车拉去返厂,然后,晚上拿回来丰厚的收入,几个人再大吃一顿。如是这样数日,工作清闲、收入不菲,真是时也、运也、命也,都让几个人遇上了,这出路也太敞亮了。如果照这样赚下去,真的要变成“大款”了,如此梦幻一般的变迁,几乎让土猴儿有些怀疑:“老二,我总是觉得不对劲,你究竟把钢圈卖到哪里去了?咱们可不能做犯法的事。”
      “放心吧!不用打听,好好工作,多多赚钱就是了,没告诉你吗?咱们是和汽车翻新厂合作,翻新的钢圈都返厂了,不要多想。”
      “是的,老三太谨慎了,书念多就呆了,书呆子么,哈哈.....”陈有才自从东海和汽车翻新厂“合作”之后,便对东海夸赞有加,并且,言听计从,深信不疑。
      土猴儿也没办法,只好由着他俩。终于,这天晚上,一阵稀里哗啦的三轮车声,东海急匆匆地回来了。刚进了出租屋就冲着土猴儿和陈有才说:“快!快!老大!老三!赶紧搬家!出事了!有人追过来了!”说完便将床上的行李掀起来扔到三轮车上。
      “什么?!出什么事了?谁追过来了?”土猴儿和陈有才被吓了一跳,同时问道。
      “别问了!赶紧走!”
      看着东海惊慌失色的样子,两个人也预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不再多问,一起收拾东西。装好车后,东海忙不迭地蹬起三轮车疾速驶离。一直跑了很远,才停下来,俩人迫不及待的询问原因,东海无奈,只好说了实情:原来这几天他们“翻新”的钢圈根本不是与翻新厂合作,而是东海从废品回收站买回的旧钢圈,“翻新”后又卖给汽车配件经销部。结果,今天被经销部的人发现是伪劣产品,于是,找东海退钱,东海吓的就跑了……
      东海的主意一个个破灭,大家只好再做打算。
      8
      这天下午东海去车队找李华回来时告诉土猴儿:“于师傅让你过去,可能是要给你介绍工作。”
      土猴儿听后立即去了车队,于师傅高高兴兴地带着他来到侄女刚开的报社。
      “你的文凭、学历证明都没有,只能先试用一段时间再说,你要是愿意明天就来上班,试用期为一周。”面试后,于师傅的侄女对土猴儿说。
      土猴儿高兴的都快要蹦起来了:“可以,我先上班,试用一段时间再说。”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如痴如狂,哪怕能够在报社上一天班也心满意足了。于师傅自然也非常高兴,安顿好了之后,便赶回单位上班去了。
      一周后,报社通知土猴儿:同意录用!并且告诉他担任审稿和文字校对工作,每月工资四百元。
      “四百元?一个月?”
      “对,工资都是这样,你要是觉得少还可以利用闲余时间兼职其他文职。但是,别人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土猴儿只顾着实现自己的文学梦,却并未注意到相关职业的工资待遇,当他今天听到竟是这样“微薄”后不觉大失所望,心里一惊:这样的赚钱速度如何能够发家致富、发展事业?思来想去,只好放弃了原本梦寐以求的这份工作,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报社。
      ……也许,自己这一生真的与文学无关;也许,还有其他使命要去完成;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土猴儿安慰着自己,决心从此再不谈文学。
      可是,离开报社时,主编告诉他可以投稿赚稿费。之后,土猴儿还真的投了很多稿子,也赚了一些稿费。上帝为他量身定做的这个玩笑,让他迷茫了将近整个人生。经过一次次挫折、打击之后,土猴儿变的愈加成熟起来,不再浮躁。
      在走投无路,穷困潦倒时,他想到了回沙场里筛沙子,也想过去饭店打工,甚至想要回老家……但无法释怀自己的一番豪情壮志,总觉得不去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业无法甘心,于是,依然这样坚持着,也煎熬着。
      忽然有一天,来了邻村的一位老乡——朱金元,与土猴儿同龄,亲戚在东区做服装生意,他来帮忙。几个人便争先恐后地打听自己家里的事情,朱金元逐一回答,当说到土猴儿家里的情况时:“玉凤嫁人了,东村木匠二来后的二儿子。”原因是:玉凤的爸妈等不到土猴儿回去了。土猴儿的脑袋里嗡了一声,以后的谈话便什么也没有听进去。当天夜里,他像着魔似的,迷迷瞪瞪地胡乱说话、发呆,一直到第二天晚上才清醒过来。这个消息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几乎让他痛不欲生、万念俱灰。
      晚上,土猴儿痴痴地坐在柜子前写起了文章,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或奋笔疾书,或凝眉沉思,不时地暗暗流泪。
      陈有才和东海一直在旁边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
      “写情书呢?”陈有才悄悄地问东海。
      “写什么情书!姑娘也嫁人了,写给谁?”
      “别瞎说,说不定玉凤会回心转意呢。”
      “再过一年估计人家孩子也有了。”朱金元说道。
      第二天早上起来吃过饭,几个人跟着朱金元一起来到全城最大的服装经销市场——百货大楼的三楼。由于平时经济拮据,大家很少去这样的高消费区域购物,偶尔来转转也只当观光旅游,看看热闹,从未注意过这里商铺的经营情况。今天看到朱金元的亲戚在这里的服装店铺生意如此火爆,才知道这里原来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商机”。
      “批发价二十几块钱的衣服零售价八九十,时尚衣服价格更高,一年下来生意好时能赚将近一万多!”朱金元的亲戚见大家不是外人就说出了实情:“你看这件夹克,现在很流行,要卖到三百元,实际进价才九十块钱。”几个人听的心潮澎湃,羡慕不已。
      回到出租屋后,三个人不约而同地说出了想法:跟着朱金元的亲戚去百货大楼租柜台卖服装!于是,第二天找到了朱金元的亲戚,对方迟疑了一下说:“现在的摊位很紧张,我问问,过几天给你们回话。”三个人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了,结果,几天后听到的回复是:商场摊位已满,只能再等时机。朱金元的亲戚说:“如果有中途退出的服装商,可以转租,或者……”。他想了一下又说:“好像西边的利民商场有摊位,我带你们过去看看。”
      利民商场就在不远。几个人找到了负责人:“一楼还有摊位,不多了,要租就马上办理手续。”商场负责人说。
      三个人略作商议便写了合同,不久就开张了。

第十三章 乡间有奇才 穷人无远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