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瀚四十六年,十一月底,北境事发,犬戎率领部队,肆意骚扰北境百姓,恶意挑衅,引发争斗,战况一触即发。
面对连日的挑衅,京城援兵迟迟未到,城门始终不开。
北瀚皇帝唐暄和派出第一支部队,然而缺乏熟悉北境的将领,犬戎人自小生于马背,士兵折损大半,第一回合战败。
十二月初,第一轮战事告败的消息在京城中不胫而走,即使皇城有意故意压之,但不知怎的,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传遍整个洛阳京城。
百姓奔走相告,战败一词成为茶余饭后,无人料想昔日赫赫有名的攘边部队竟会开局失利。
懂得审时度势的百姓将战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于领兵将军不懂北境苦寒,导致出兵战略失败,从而使士兵活活丧命。
由于战况升级,所以先攘边将军于十二月初发配去西北修筑边城一事耽搁下来,朝中接连有大臣上书建议重启攘边将军苏瑾念,然而幼帝好高骛远、情面难却,所以一直不肯松口。
“再这般下去,皇上,老臣犹恐北境第一座城池就此被蛮族攻破,到时北瀚百姓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啊!”
有一位胡子虚白,实所谓北瀚三朝老臣,也是皇上的太师,在早朝这一日站了出来,他是第一个不畏幼帝眼色之人。
碍于太师面子,唐暄和纵然心里再不爽,面上也不敢出言呵斥,他暗自垂头,过了一会回道,“容朕再想想。”
闻言,众大臣面面相觑,却也心知肚明,皇上这是好面子,觉得当初是他将攘边将军二话不说关进大理寺,要他发配西北的,结果这下又因为战事吃紧,北境竟无人可用而重启他,无论是皇帝自己打脸下不来台,还是北瀚因为少了个将军就无法行动,终究都是不体面的事。
皇帝心高气傲,自是不会留下这等让人谈资的把柄。
然而接连有大臣走了出来,进谏直言,“皇上!如今前方战事吃紧,万不可拿战败开玩笑啊!还请皇上深思!”
“皇上!前攘边大将军驻守北境,十分熟悉北境苦寒气候,擅长领兵策略,如今北瀚熟悉北境情况的将军不多,千万要三思啊!”
“皇上,切不可因小失大!杀了一个将军事小,丢了城池,致使百姓生灵涂炭事大啊!”
……
一口一个皇上,一字一句皆是为苏瑾念求情,唐暄和已经明显不悦,面上神色可怕,他豁然起身,瞪着双眸扫视众人。
“够了!难道我北瀚已经弱到没有一个将军就活不下去的境地吗!”
北瀚城池重要,难道他身为皇帝的脸面就不重要了吗!
他气急,喘着粗气,怒吼完后颓然又跌坐回原位,他一手扶住额角,冷静下来,遂又问道站在队伍前首的男子,“摄政王,依你所想,应当如何?”
闻言,始终敛眉肃目站在一侧的江?卿终于开口,他走出队伍,拱手道,“皇上,国难当头,还是应以大局为重!”
唐暄和冷笑两声,眼眸微眯,要不是看在江?卿是元太后的表弟,他现在羽翼未满还不能和元家翻脸的份上,他早就把江?卿骂的狗血淋头。
他一看到殿前那道貌岸然的男子,就想起他曾经不惜忤逆圣上,都还要上书替攘边将军说话,凭这一点就能治他个于民同罪!
唐暄和按捺住心底几欲喷薄而出的怒气,垂眸道,“容朕想想。”
众人满怀希冀的目光一瞬间又黯淡下去,阶上的男子并非没有看见,他忍住心底的愤怒,不忍再待,一挥袖道,“退朝!”
……
早朝结束,众人都神色怏怏,苏应之回到苏府时便是这般,苏陌染略一询问,便知道小皇帝这是绝对面上下不来台所以迟迟不肯松口,为此苏应之也颇为烦恼。
当晚,苏陌染回到房中,便拿来了纸笔,在信中写下,“明日开始”,将信折叠好后,便让高彻连夜送到多宝阁。
原本百姓只敢私下议论此事,当作茶余谈资,然而就在一连几日茶楼中说书先生绘声绘色的评书关于这几日早朝发生的事时,终于有人坐不住了。
第二日,天还未亮,官员起身赶赴早朝,却
第五十章谁无暴风劲雨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