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报还一报[1/2页]

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 科创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成贤街。
      米市胡同。
      这条与成贤街只有一墙之隔的胡同,修建的宅第基本都是高门邃宇,八角攒尖。
      居住着世代簪缨的达官显贵。
      浙东文官里的高官漕运使在这里便有一处三进大宅。
      宅第里内设高墙,重堂复道。
      门前大街上,全是来来往往的官轿。
      在这些官轿里,有一辆扎眼的蓝顶马车。
      蓝顶马车停在漕运使门前,走下一名少年。
      张熹踩在宽敞的石板路上,看了一眼鎏锡钉大门。
      抬头去欣赏这座官宦宅第,望着一片片的青碧攒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句话。
      缙绅喜治第宅。
      旁边,一名瓜皮小帽的亲随先一步跑了过去。
      ‘啪啪砸门,让门房把偏门打开。
      门房厌恶的看着亲随,询问道:“可有拜帖。”
      亲随瞪了门房一眼:“睁开你的老眼看看,是谁来了。”
      门房从偏门里探出脑袋,瞧见了站在大门口望向碧蓝天空的张熹,连忙讨饶:“小的不知道是四爷来了,给四爷赔不是了。”
      漕运使一共有三个儿子,外甥张熹从小跟在身边长大,家里的仆人都会尊称一句四爷。
      张熹笑了笑,没有责怪门房,直接走了进去。
      从亲随身边路过,倒是看着他若有所思,心想着明天就把亲随打发回乌程老家。
      进了偏门。
      再走过垂拱门。
      顺着一条青砖小路,一直往前走。
      来到了石牌坊似的仪门。
      继续往前走。
      张熹走的脑门上冒出了细汗,这才走到了宅第的正厅。
      正厅通常是用来会客,一般只有一间。
      漕运使宅第的正厅足足有五间,还有一个颇为雅致的别称‘五厅三泊暑。
      张熹迈过门槛走进正厅,坐在官帽椅上休憩。
      几名清秀丫鬟赶紧给他端上了一壶黄山松萝茶,几碟茶食。
      张熹拿起官窑细瓷茶杯,倒了一杯,轻轻抿了一口。
      心中大为舒坦,缓解了一路走来的疲惫。
      张熹接连喝了几杯,忍不住赞叹道:“好茶就是好茶,足以让人宁静平气。”
      黄山松萝茶产自黄山,每斤银价达到了令人咋舌的二三两,也就漕运使这样的浙东文官高门才能享受。
      喝了几杯茶。
      漕运使还没有出来,张熹略微打量了一眼正厅。
      第一眼就被一副钿银松鹤屏风所吸引。
      屏风显然是出自名家之手。
      隽永雅致的同时,正厅分隔成一大一小的格局。
      正要仔细欣赏屏风。
      漕运使从正厅后面的钿银松鹤屏风走了出来。
      坐在官帽椅上的张熹,从容的站了起来,凝神看了过去。
      漕运使的脸容白净,留着一缕清须,梳洗的干净儒雅。
      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着一股子圣学渊源的高深气度。
      漕运使看到大病初愈的张熹,没有说一句宽勉的话,只是嘱咐了丫鬟一句。
      再次走到钿银松鹤屏风后面。
      坐在紫檀官帽椅上,闭目养神。
      没过多久,清秀丫鬟走了进来。
     &n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报还一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