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开局面[2/2页]

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 科创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谋算:“人选这事不急,咱有其他安排。”
      蒋?听到天子有其他人选,当即感到君威难测,心想应该就是通政司那边的番子了。
      没有因为天子的制衡产生半点怨念,反倒是由衷的感到安心。
      只要他尽忠职守,没有任何人能够污蔑他了。
      蒋?内心愉悦,说话时中气更足了:“陛下,不如先用署理漕运赋税的通济门当做试探。”
      朱元璋听到通济门这两个字,紧紧皱起了眉头。
      思虑了片刻,朱元璋眉头舒展开来,点头道:“通济门确实一个很好的试探,毕竟关系到数额很大的赋税,更关系到官僚缙绅们支持的商帮马帮银利。”
      蒋?提出担忧:“通济门还关系着金陵百万百姓的民生,后续还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来署理。”
      朱元璋明白蒋?的意思,真要是把官僚缙绅们逼急了,肯定会用皇帝最在意的民生来胁迫。
      在朱元璋心里民生重于一切。
      蒋?还想再劝:“陛下,漕运的积弊由来已久,早在前朝就相当严重。”
      “处理漕运弊政应当一步步来,需要几十年的水磨功夫.......”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于蒋?的劝谏全部认可。
      要是放在昨天,不用蒋?去劝谏,朱元璋不会去图谋浙东文官高官。
      不过,有了张熹这枚棋子,给了朱元璋提前庙算漕运使这位高官的底气。
      只要朱元璋想要了解,张熹等番子的所见所闻,都能一览无遗的传递过来。
      漕运使在外甥张熹面前商讨权谋算计,朱元璋都会身临其境。
      如同亲自坐在漕运使面前,听他左右逢源的算计。
      张熹的身份又较为亲密,是从小深受漕运使教诲的外甥。
      不过,这个从病入膏肓刚刚痊愈的外甥,早就不是宁死不会出卖舅父的张熹了。
      而是一个痛恨贪官,痛恨他们残害大明百姓的张熹。
      朱元璋不再说话,不动声色的拿出了地方黄册,准备从最根本的府县开始,处理一切关乎民生的弊政。
      河务、漕运、赈灾、马政等等国政,全都蕴含着一朝君臣的博弈和权谋。
      官僚缙绅要是压过了皇权,天底下的老百姓就得遭殃。
      朱元璋这一次要是能够通过废漕改海压过了官僚缙绅,就能暂缓官僚缙绅解决征讨辽东的粮食问题。
      加快开疆拓土步伐的同时,还能减轻全天下老百姓的负担,让老百姓的苦日子轻松一些。
      毕竟,征讨辽东的粮饷全是从官僚缙绅嘴里抢来,割了官僚缙绅的肉。
      蒋?说完劝谏,瞧见陛下没有赞同,也没有不赞同:“陛下,倘若是实在没有人选,末将倒是有个合适的建议。”
      “不如让胡汉山去通济门署理民生,不能说署理的多好,起码不会与官僚缙绅们同流合污。”
      蒋?说完这些话,始终没等来回应,恢复了尽忠职守的模样。
      恭谨的站在旁边。

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开局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