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9章 郭桓案咋回事?胶囊,女太医[1/2页]

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喵帝大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陆知白仔细观察朱元璋的表情,一时间只觉帝王心,海底针。
      论起玩政治阴谋,还得是老朱啊。
      陆知白垂下眼,生怕被看出惊讶之色,说:
      “儿臣没听过此人,但想必,他一定有过人之处。”
      朱元璋淡笑着“嗯”了一声,说:“好啦,没事了。”
      陆知白就告退。
      慢悠悠前往户部。
      一路上,都在回想郭桓案。
      尽信史不如无史。
      一味的追寻历史细节,有时没有太大意义,重要的是启示。
      因为,史书的一些记载也很迷惑,存在漏洞,或前后矛盾。
      比如这郭桓案。
      史书里说他联合多个部门的上下官员,贪污税粮高达两千多万石。
      “恐民不信,但略写七百万耳。”
      因数目太过巨大,所以郭桓被称作“巨贪”!
      问题是。
      洪武朝前十几年,全年粮食税最高的时候,才三千万石出头。
      平均水平是两千五百万石。
      郭桓总不可能把全国粮税全都贪了吧?
      有这本事,咋不上天呢。
      他要贪污,还拉上各部门、地方官府的同伙一起做?
      这就更离谱了,到处都是锦衣卫啊……
      所以。
      总的看起来,老朱就是想杀些人罢了。
      借此机会,拉民间一些人下水,比如那些地主、粮长。
      本质上,仍然是排除异己,维护统治的大清洗。
      也有一种说法,上一年,出于某种原因,朱元璋秘密地进行了加税,却没有声张。
      也就是说,不是明令公文,只能私下悄悄地做。
      就需要有人做白手套,去干这个脏活。
      这个倒霉蛋就是郭桓。
      不过,这些都是陆知白的猜测。
      具体情况如何,可能只有历史上的朱元璋才知晓了。
      陆知白眉头微皱。
      洪武十八年的事情,现在竟要提前发生了。
      所以。
      没有历史,只有当下。
      到了户部。
      思量一番,陆知白告诉夏原吉:
      “再过半个月,咱们先离开户部,专心做工部的事。今年的战事,恐怕不少……”
      夏原吉拱手应道:“是。”
      他很平静,既不惊讶,也不好奇,仍是神色如常,继续做自己的事。
      陆知白看着这颗上好的螺丝钉,摇头轻笑,心中很佩服。
      态度太端正了,干啥都认认真真。
      活该人家能名留青史啊!
      这两天,陆知白的任务,就是去作坊中定制模具,尝试制造软胶囊。
      这玩意不复杂,第一次试验,就大获成功。
      唯一的问题是,那一个个凹坑,填充药液时,速度缓慢。
      这下子,那巨大的注射器,倒有了用武之地……
      可是,手搓软胶囊,效率还是非常感人。
      更应该担心的,反倒是大蒜素的产量……
      陆知白带着装了药汁的软胶囊,去找朱橚炫耀:
      “这胶囊我做出来了!一版就能做好几十个,装下一碗药。现在是大蒜素不够用吧?”
      朱橚拿过胶囊,仔细查看,嘀咕道:
      “这么小,只有珍贵的药剂,才有资格装在里面。至于大蒜素……”
   

第379章 郭桓案咋回事?胶囊,女太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