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48章 一场消耗战[2/2页]

十万大山:1840 我是7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没有预计到敌军步枪射程之远,一开始吃了大亏,但是很快也调整过来,让佯攻的军队保持安全的距离。
     偶尔,汉考克也会突然派出上千人的规模,来吸引要塞炮击。
     两军之间就这样互相试探、分析,长期僵持。汉考克也派出侦察兵在附近寻找可以翻越的山口,但是都是险峻的地方,身手好的士兵不带辎重估计能过去一些,但是百人以上的建制部队都很难过去。
     马匹过不去,意味着不能携带较多粮食,即使士兵小队过去,也极有可能在半路就因为寒冷和饥饿而死亡。
     中线的战局从一开始就意味着不会有太大进展,完全就看对方后勤给养的能力。只不过作为守方的“唐印国”更具有优势而已,汉考克就是在熬,期望能熬出一个机会。
     北线已经进入寒冷季节,但还可以勉强翻山越岭,虽然罗伯特.李是南方人,但是军队里甄选的大部分是北方的士兵,能够耐寒。
     罗伯特.李虽然是南方的败军统帅,但无论南北军队,对罗伯特.李都极为敬重,所以,统御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就是这一仗太难打了,北方的地形决定了不可能像南方一样大兵团的阵地战,都是山谷和高地之间的小规模阻击战。一天的冲锋也许就是为了争夺一个高地,一队士兵的牺牲也许就是为了送些军粮。
     这是罗伯特.李第一次与中国人打仗,他没有想到这些矮个子黄皮肤的中国人居然如此强韧。用望远镜看着层层叠叠的山岭,罗伯特.李也不知道要到达山下的利马,还需要打多长时间,死多少士兵。
     不过,这一次西征后勤的准备还算让人安心,在这天寒地冻的北方,有大量的南方产的棉衣御寒,粮食也在源源不断的运送上来。这些粮食都是从东部运来的。
     罗伯特.李深深感受到铁路对战争格局的改变,后勤就是军队的命脉。
     这场战争犹如血肉磨盘,每天缓慢的碾压着生命,就连“屠夫”谢尔曼面对上次的对手黄呈忠也不敢组织大规模进攻,火力上的压制让他兵力上的优势无法显现。
     这场战争打的就是耐心,打的就是消耗。这时候,“唐印国”的体量小反倒是一种优势。几百万人的口粮,在中国农业改善之后,已经不是问题,能够源源不断的供应。
     即使唐印国全员都投入战争,不从事粮食生产,“丰南号”也能供应的起,无非就是加上昂贵的海运费用而已。
     对北美的投入,沈云峰、田虎、张大强、沈涛涛、沈松、沈俊浩都是一致同意的,自己这一代一定要遏制美国的成长,为后世华国创造一个好的空间。
     至于搅动世界格局后,世界力量的此起彼伏,偏离了历史轨迹,他们并不能去全盘考虑到,只能就后世的格局做一次力所能及的拼搏。
    喜欢。
  

第548章 一场消耗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