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己也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捏起一颗,放进嘴里。
“哎呀,这味道真是绝了!酸得刚刚好,甜得不腻,吃了嘴里都冒口水!我家孩子多少年都不肯好好吃饭,挑食得厉害,药都喂不进去,今天居然主动吃东西了!您这儿还有吗?我全要了!能多拿点回去最好!”
姜莺笑着摇头,“这些是留着明天成府寿宴用的,不能卖。不过您要是真需要,我可以再做一点,就是得等一会儿。现做的才最好吃,放久了口感就差了。”
妇人连声说:“等等没关系,我等!多少钱都行!只要孩子肯吃东西,花多少我都愿意!”
她家这孩子从小身子就弱,体质虚,脾胃也不好,吃东西总是消化不了。
每顿饭刚放进嘴里,没嚼几下,就又吐了出来。
前些天高烧不退,连温水都喝不进去,只能靠喝点米汤勉强吊着精神。
眼看着孩子日渐消瘦,小脸蜡黄,嘴唇干裂,妇人心疼得整夜睡不着觉。
她急得团团转,先是去镇上的医馆抓药,大夫开了几副健脾养胃的方子,可孩子一喝药就吐,药效根本进不了身体。
后来又听人说乡下老郎中的偏方管用,便连夜赶路,走了十几里山路,找人讨了三剂土方子回来。
可结果呢?
药喝下去照样反胃,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她抱着孩子坐在床头,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这几天她几乎把镇上所有的药铺都跑遍了,翻遍了各种古籍偏方,问遍了邻居亲友,得到的答复不是“无能为力”,就是“再等等看”。
就在她快绝望的时候,隔壁王大婶提了一句:“翠玉轩最近新出的吃食,说是酸甜开胃,连不吃东西的老病人都吃了好几口呢!”
虽然她听都没听说过这家翠玉轩,也不知道靠吃食能不能救孩子,但她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也愿意去试一试。
于是,她抱着昏昏沉沉的孩子,一路颠簸地赶来。
进了翠玉轩的小院,她脚步都是虚的,手心全是冷汗,心里直打鼓,生怕人家不卖,或者价格贵得她根本负担不起。
没想到……
真有用!
太好了,真是撞上好运了!
妇人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她捂着嘴,生怕惊扰了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孩子能吃了,终于能吃了!
她抬头看向姜莺,眼中满是感激,仿佛看到了救苦救难的菩萨。
姜莺这次多做了些山楂球,满满装了一盒子递给她。
盒子是竹编的,盖子上贴了张小纸条,写着“山楂助消化,宜少量频食”。
“先拿回去给孩子吃。”
姜莺语气温柔,“要是管用,以后想吃随时来。这东西虽好,能助消化、增食欲,但也酸甜,不能天天多吃,一天两三颗就够。吃多了反而伤胃,尤其是孩子身子弱,更得注意分寸。”
妇人感动得眼圈都红了,嘴唇微微发抖,捧着盒子的手都在颤。
她急忙从怀里掏出钱袋,声音哽咽地问:“姜老板,这……这得多少钱?您开个价,我一定给!”
姜莺却轻轻推开了她的手,笑着摇头:“几颗小果子罢了,用的也是自家晒的山楂,没花几个本钱。孩子爱吃,以后常来光顾就成了。咱们开店的,图的就是个口碑和心意。”
妇人一听,眼泪差点掉下来。
她站在原地,嘴唇动了动,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第126章 大善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