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道起伏都蕴含着风水的气机,或盛或衰,或顺或逆。
东边的山梁微微隆起,气机尚算顺畅,如同巨龙的呼吸,均匀而有力;西边的山坳却塌陷下去,气机滞涩,像是巨龙的伤口,隐隐散发着颓败之气,那里的草木也长得稀疏枯黄,失去了生机。
随后,他看向水流,潺潺的溪水如同大地的血脉,滋养着万物,其走向、缓急都关乎着气运的流转。
主流奔腾向前,气势如虹,带着一往无前的冲劲,冲刷着河道中的泥沙,带来新鲜的养分;支流蜿蜒曲折,如同血脉的分支,输送着细微的生机,滋润着岸边的小草与野花。
可有些地方,水流被人为筑起的堤坝阻挡,形成死水,水面漂浮着枯枝败叶,散发着腐朽的气息,那是气运淤塞的征兆,如同血脉被堵塞,会导致机体的衰败。
最后,他将视线落在大院之上,这一看,他的眼神瞬间凝固,瞳孔微微收缩,惊愕之情溢于言表,仿佛看到了不可思议的景象——原本应该呈环形环绕大院的气脉,此刻却断裂成数段,如同被利刃斩断的绳索,散落各处,失去了连贯性。
他满心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过早摒弃罗盘、阴阳卦、立极尺、鲁班尺、寻龙尺、寻龙棒这些传统风水用具,导致眼力不济,看错了这风水格局,产生了错觉,于是用力眨了眨眼,试图驱散眼前的幻象,可那断裂的气脉依旧清晰可见。
于是,他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再次审视。
这次,他先看水,再看山,依旧把大院放在最后,试图换个角度验证自己的判断,如同解数学题时用不同的公式验算,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可当他再次定睛,却再次愣住,眼前的景象并未改变,气脉的断裂清晰可见,甚至比之前看得更加分明,那些断裂处还散发着淡淡的黑气,那是煞气聚集的表现。
风水竟已被破坏得如此触目惊心,如同精美的瓷器被摔得粉碎,碎片散落一地,再难拼凑完整,让人惋惜不已。
这块曾经被誉为天下少有的风水宝地,四面环山,三水汇聚,藏风聚气,是难得的福祉之地,难道真的已在风水轮流转中,沦落到最差的境地?
水脉失衡,天地失序,阴阳错乱,连空气的流动都带着杂乱无章的震颤,让人感到烦躁不安。
所谓的风水,在科学意义上来说,就是指环境,环境保护的急迫性,在邱癫子所看到的时间,还不是最严重的时候,此际农林牧副渔还没有广泛使用各种化肥、药剂等,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影响到乡村,天空依旧湛蓝,河水依旧清澈,但环境方面的布局,已经很乱了,如同杂乱无章的棋局,棋子被随意摆放,失去了章法,破坏了整体的和谐。
邱癫子不用罗盘,不带尺子,也不借助墨斗角仪测规吊坠等物件,因为这些早已融入他的双眼,成为他感知风水的独特方式,如同手臂的延伸,运用自如,无需刻意操作。
他修炼过《虹蜂花柬》的双眼,仿佛是两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瞳孔深处隐隐有流光转动,能看穿表象,直达本质,洞悉事物的核心,哪怕是隐藏在地下数丈的气脉走向,也能隐约感知,如同拥有透视的能力。
可难道真的看错了?还会一错再错?
内心的怀疑如同藤蔓般滋生,缠绕着他的思绪,让他难以平静,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多年的修为。
看了两次都不敢置信,第三次,邱癫子施展出了术法,用“见风驶舵,遇水叠瞧”的风水观测法门,这法门一旦施展,他的指尖泛起淡淡的青光,口中念念有词,那是从《虹蜂花柬》中习得的口诀,晦涩难懂却蕴含着无穷力量,每一个音节都仿佛在与天地对话。
周围的空气仿佛都为之震颤,隐隐有神秘的力量在涌动,形成无形的气场,将他包裹其中,如同置身于一个透明的气泡,与外界的杂乱气息隔离开来。
同时,他辅以“抚今思昔,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的心法,摒弃杂念,将自身与天地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耳听八方,捕捉着风中的讯息——树叶的摩擦声、水流的撞击声、远处的鸡鸣犬吠,都化作风水的语言,诉说着环境的变化;目观六路,洞察着环境的细微变化——光影的移动、尘土的飞扬、昆虫的爬行,都暗藏着气脉的走向,揭示着问题的根源,足足观察了三息时间。
这三息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充满了未知的变数,每一个瞬间都有新的信息涌入脑海,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击着他的认知。
第一息,他看到了气脉的源
第168章 风水观测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