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时光倏忽而过,邵明城的风雪渐渐歇了,檐角的冰棱融成细水流淌,日子看似归于平静。
唯有刑部大牢深处,日夜回荡着张承宗受刑时的哀嚎,像一根无形的刺,扎在每个知晓内情的人心上。
朝堂上波澜不惊,各方势力都按兵不动,仿佛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这日午后,内阁首辅徐阶的府邸却打破了这份沉寂,朱漆大门外,两列身着青衫的仆役垂手侍立,府内的回廊下,徐阶正带着几名门生等候,青灰色的官袍在春日暖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廊下另一侧,徐阶的孙女徐瑶穿着月白襦裙,正与楚端梦低声说着话 —— 楚端梦一身素雅的湖蓝色衣裙,鬓边仅簪着一支玉簪,怀中抱着熟睡的小博文,看似与寻常女眷无异。
可她垂眸听徐瑶说话时,肩背挺得笔直,即便只是静静站着,也自有一股不卑不亢的气度。
那双看向庭院的眼睛,虽带着几分初入陌生府邸的审慎,却不见半分怯意,反倒像藏着一片深湖,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偶尔抬眼时,眉峰微扬的弧度里,竟透出几分不经意的威仪,仿佛早已习惯了审视周遭。
她刻意收敛着锋芒,可往廊下一站,便与其他垂首敛目的女眷显出不同 —— 不是刻意的张扬,而是骨子里浸透出的沉稳与决断,像一柄入鞘的剑,即便裹着素布,也难掩其曾劈开风雨的凌厉。
便是抱着婴孩的姿态,也带着一种不容惊扰的气场,让身旁的徐瑶都不自觉地放轻了语调。
此时女眷们垂手而立,与廊下的文官形成两道分明的队列,静候着长公主的驾临。
“阁老,长公主仪仗已过街口了。” 管家轻声禀报。
徐阶微微颔首,理了理袍袖,目光望向巷口。
片刻后,一队仪仗缓缓而来 —— 明黄色的旌旗在风中舒展,绣着 “昭华” 二字的幡旗格外醒目,八名锦衣卫士腰悬长刀,步伐整齐地护着一顶鎏金轿厢,轿帘上绣着缠枝莲纹,随着轿身晃动,金线在阳光下流转生辉。
“长公主殿下驾临,老臣有失远迎。” 徐阶上前一步,依礼躬身行礼,身后的门生及女眷也齐齐躬身。
昭华长公主抬手虚扶,声音清冽如泉:“徐阁老不必多礼!本宫今日前来,不过是私访,不必拘礼!”
她目光扫过徐阶身后的庭院,青石板路两侧的玉兰开得正好,洁白的花瓣落了一地,“听闻阁老府中雪梅盛放,特来赏玩,顺便…… 问问张承宗案的进展。”
这话看似随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徐阶心中了然,这位长公主虽久居深宫,却向来关注朝堂动向,今日到访,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侧身引路,笑道:“殿下肯赏光,是老臣的荣幸!案牍之事冗杂,不如先赏过雪梅,老臣再向殿下细禀?”
昭华长公主微微颔首,迈步踏入府中,阳光透过玉兰树的枝桠落在她身上,朱红宫装与洁白花瓣相映,竟生出几分惊心动魄的美。
只是那双看向庭院的眼睛里,却藏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深意 —— 这场看似寻常的赏花之行,或许将成为搅动邵明城风云的又一颗石子。
当长公主经过女眷队列时,目光忽然在人群中一顿,只见楚端梦身形高挑,一手轻牵着手牵小童的小博文,虽着素衣却难掩卓然气质,姿态沉静如松。
昭华长公主眉头微蹙,似是没想到徐府竟有这等气度不凡的女眷,突然想到什么,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浅笑,未发一语,暗自沉吟片刻,便仰起头,踩着石阶走进正厅。
厅内早已备好煮茶的器具,铜炉上的水壶正咕嘟作响,茶香袅袅散开。
徐阶与徐夫人依礼相迎,徐夫人上前搀扶长公主落座主位,亲手执壶分茶,动作恭谨却不失世家主母的体面。
徐阶陪坐一旁,谈及园中风物,话语间皆是闲谈,却句句透着分寸,不敢有半分逾矩。
茶过三巡,昭华长公主指尖轻抚着青瓷茶盏边缘,忽然话锋一转,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屏风后:“听闻燕藩先世子妃也在府中?本宫久闻楚氏巾帼不让须眉,当年随燕藩世子镇守北境,颇得军心,倒是想见识一二。”
徐阶心头微震 —— 长公主突然点名,再加上刚进门时那蹙眉沉吟的表情,显然是方才在廊下已认出楚端梦。
他心中暗自思忖:长公主此举绝非单纯 “见识”,怕是受人撺掇而来。
这位长公主素来久居深宫,从不掺和朝堂纷争与外藩事务,甚至连吴天翊和楚端梦都不认识,可偏偏在吴天翊将楚端梦托付到府中后,她便立刻登门,这也太过蹊跷,可以肯定这,绝非她个人本意。
究竟是为了什么?又是受何人撺掇?是太后的意旨,还是其他人的谋划?
不过此时徐阶并没有太多时间思考,他赶忙上前拱手一礼,语气恭敬却不失稳重:“殿下有所不知,楚氏母子暂居寒舍,是因燕藩世子吴天翊听闻老夫这里常有鸿儒讲学,吴世子想让他小侄儿感受些文墨熏陶,故托
第362章 朱门迎玉辇,素袂对宫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