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聊“做生意能赚钱”;
她问他学业如何,他就提“当老师的理想”;
她沉默时,他会丢出一个关于读书的小故事,把她的注意力重新牵回来。
直到他故作随意地说:“我去年差八分就考上大学了。”
兰芝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像是冬日里突然投进的一束阳光。
他心中微微一动,笑容却不变。
这女孩崇拜文化人——那就多谈读书。
她在乎家境——那就适当显露自己“懂赚钱”的一面。
她一犹豫,他便迅速把话题拉回理想和未来。
每一次话锋的转变,都像是他手中细密的线,慢慢缠绕上她的心。
车外,荒凉的田地在寒风中一闪而过。
车内,颠簸和柴油味成为背景噪音。
这一天的班车,对别人来说不过是一段普通的旅途,
而在孙启荣的心里——
它已经成了一个安静的猎场。
而兰芝,就是他选中的猎物。
冬天的日子过得缓慢,县城到乡镇的班车依旧一天两趟。
那次偶遇之后,兰芝每隔几天都会进城,理由多半是帮家里买东西。
而孙启荣,总能在她出现的那条路上“巧遇”——不是在车上,就是在集市口的馒头摊旁。
他从不急于表现热情,而是维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温度。
天气冷,他会多走两步替她挡风,却从不刻意靠近;
遇到泥路,他会接过她手里的篮子,但很快又装作不经意地交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说的那个书……我找人借来了。”
有一次,他递给她一本封面已经泛黄的《简·爱》,像是随手带来的小礼物。
兰芝接过书,翻了翻,纸页有股淡淡的霉香,带着不属于她生活的气息。
“我不太认得字……”她小声说。
“没关系。”他笑了笑,“我可以念给你听。”
从那以后,他们的见面多了一个固定的节目——找个安静的地方,他读书,她听。
他读得慢,咬字清楚,偶尔停下来解释,让她觉得自己在学习,又不至于被枯燥淹没。
而这些解释,总伴随着不动声色的引导:
有时是关于“努力改变命运”的话题;
有时是“女孩子要找懂自己的人”的暗示。
兰芝并不反感,甚至有些依赖这种谈话。
她开始提前打理自己——棉袄洗得更干净,头发梳得更整齐。
在她眼中,孙启荣是个有学问、有耐心、愿意听她说话的人。
然而,在孙启荣心里,这段关系已经被他分了阶段。
第一步,是建立信任——他已经做到了。
第二步,是制造依赖——她正在向那个方向靠近。
第三步,才是真正的目的。
那天,他提议去乡镇外的河边走走。
冬日的河水暗沉,岸边的芦苇被风吹得瑟瑟作响。
兰芝缩着脖子走在前面,棉鞋踩在冻硬的泥地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孙启荣慢慢落在她身后,看着她的背影,嘴角勾起一点看不出的弧度。
而在他心里,这不过是另一根线——
只要轻轻一拉,猎物就会更近一步走进他的圈套。
喜欢。
第188章 情场上的投机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