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看着朱高炽,语重心长道:“高炽,你可知儒学在先秦之时,亦经百家争鸣。彼时,儒学并非显学,不过众多学说之一罢了。如墨、道、法等诸家,皆各有其长,与儒学分庭抗礼。
待后世朝代一统,天下初定,统治者为稳固江山,才将儒学加以利用,以其教化万民、规范纲常。但这并非意味着儒学就比其他学问高尚几分。
那些新学虽兴起未久,却能让辽东这等苦寒之地,短短数年焕发生机。可见学问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于国于民有益,皆值得重视。你身为皇家子弟,眼光当放长远,莫要拘泥于成见,错过让国家更强盛、百姓更富足之契机。”
朱高炽眉头紧蹙,梗着脖子反驳道:“母妃,话虽如此,然儒学历经岁月沉淀,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为人处世之道,绝非那些新兴之学可比。
先秦百家争鸣,虽各有所长,但唯有儒学能绵延千载,受历代君王推崇,此中定有深意。即便最初是因统治者稳固江山而用之,可历经数朝,已深入民心,成为立国之根本。
辽东新学不过是些奇巧之术,能兴一时之地,却难成千秋之功。皇家子弟所学,关乎社稷兴衰,自然应以儒学正统为尊,怎能轻易涉足那些旁门左道。”
朱高炽又接着说道:“母妃,今日孩儿瞧见,平民百姓家的子弟竟与表弟表妹像朋友般随意攀谈,这成何体统?纲常礼仪又置于何地?”
徐妙云眉头一皱,直视朱高炽道:“朱高炽,照你这说法,莫不是觉着自己比那些百姓高贵许多?是这个意思?”
朱高炽一脸严肃,振振有词道:“母妃,非是孩儿觉得自己高贵。儒家纲常礼仪,向来强调贵贱有别、长幼有序。此乃圣人教诲,维系家国之根本。
百姓与皇家子弟身份不同,地位有别,自当遵循相应礼数。表弟表妹身为皇家贵胄,与平民子弟如朋友般随意攀谈,实有违纲常。长幼不分,贵贱不明,恐乱了上下秩序。
若无纲常礼仪,人人肆意而为,国家便如一盘散沙。唯有严守礼仪规范,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方能保家国太平,社稷安稳。孩儿以为,皇家子弟理当以身作则,维护纲常,不可因一时随性,坏了祖宗定下的规矩。”
徐妙云摆了摆手,说道:“行了,这事儿便不再聊了,你且下去吧。”
朱高炽听闻,赶忙躬身行礼,而后告退离去。
朱高炽离去后,徐妙云闭上双眼沉思。近些年来,她对辽东亦是格外留意。
辽东能有如今这般发展,新学与新政功不可没。
她熟读经史,记忆中从无哪个朝代,能让百姓如辽东这般,实实在在过上好日子,还能拥有自己的土地。
辽东对世家大族、地主豪绅的打压力度,可谓前所未有。
就说前不久的山东新政,便是仿照辽东模式推行。
由此可见,辽东的新政与新学,丝毫不比儒学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这分明就是富民之术、强国之学啊。
徐妙云素有大明女诸生之称,眼光极为独到。她深知常孤雏的本事,对于朱棣在北平的那些动静也心中有数。她心里明白,只要常孤雏稳坐辽东,朱棣便决然不敢轻举妄动。
只是,徐妙云如今身为燕王妃,与朱棣已然是同舟之人。她心里虽清楚这些事,却只能深藏于
第506章 中毒太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