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会引来商人,商人角逐会加速科技发展。
在刘辩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大汉攀向顶峰的工具。
两人同时抱拳应下,这方面的事,他们已经驾轻就熟。
水师的事聊完,刘辩发了狠。
“朕决定,开春后起两路大军,其中一路进驻益州,镇压叛乱,同时,将益州牧刘焉,押回洛阳问罪。”
等到益州大捷,水师正好建设完毕,他就可以由荆州等地过江,益州再派人穿越山道,几路同时攻扬州,天下便定了。
皇甫嵩询问道:“不知陛下打算用另一路大军作何?”
“再看吧。”刘辩搪塞了过去。
他要先见过于夫罗,看看此人究竟有没有能耐。
他可不想扶持一个只会吸血的家伙。
就算他规划让于夫罗当塞北小霸王,抛开朝廷的支持,也得于夫罗有那个本事。
实在不是那块料,他就把人马派去给贾诩使用,让贾诩给他交一副完美的答卷。
皇甫嵩不再多问,沉吟一番后,提议道:
“臣调集各州共二十万汉军前往益州,陛下认为如何?”
益州山道崎岖,如果刘焉铁了心要造反,二十万人都不好啃。
“多了,就十万吧。”刘辩倒不觉得刘焉还能掀起什么浪花。
他现在自顾不暇,手下太守的叛乱,几个月都没剿明白。
不过皇甫嵩的担忧也有些问题,刘辩补充道:“多调集五万人去荆州驻守。”
既可以防范南方突然有人过江,也可以随时支援。
“臣遵旨。”皇甫嵩应下,十五万人也不是小数目,五十个营的人马调动,回去后他得好好琢磨琢磨。
最后的最后,刘辩起身,咬牙道:
“司空立刻攥写檄文,针对袁术,言辞要激烈,态度要坚决,让天下人见识见识袁术的嘴脸。”
先站在大义上,看看能不能让人家自己乱起来。
大汉养士数百年,若对方麾下的士族还有良心,也该去找袁术麻烦了。
而以袁术的性格,极可能跟人闹掰。
内乱之下,汉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取胜。
蔡邕当即起身答应,“老臣遵旨。”
刘辩不再停留,摆手道:“剩下的诸卿聊吧,朕去看看宫宴如何了,还有,大鸿胪筹备一下耕籍礼,耕籍礼之前,朕要先祭祀孝武先祖。”
他推行的变法,大多都是在否定武帝留下的政令,察举制举孝廉、光禄勋、太学等都是。
武帝名气很大,他不想惹乱七八糟的非议。
而且他心里对武帝也很崇敬。
武帝并非只有武功没有文治,若真是如此,根本称不上千古一帝。
毕竟他晚年的那些事,给他增添不少污点。
他在一些方面的创新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比如察举制来举荐有才能德行的人,又增设光禄勋考察官吏。
推恩令化解藩王割据,新增设盐官,将天下的盐铁纳入官营,和刘辩近期弄的税官有点类似,不过他是要把天下的税握在手里。
沉命法、左官令、附益法等,也是武帝一手推行。
就连司隶校尉这个官职,还是武帝创办的。
不然士大夫的嘴得翘天上去,哪会以正眼看人。
喜欢。
第517章 攥写檄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