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8章 伦敦奥运会(七)[2/2页]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喜欢吃肯德基的公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匈,不就是你们天天说的‘要帮哈布斯堡看住巴尔干?我不过是雕了你们自己说的话。”
     展厅里的记者们炸开了锅。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举着相机追问:“科扎克先生,你为什么要这样雕刻?”科扎克抹了把脸上的石粉,指了指自己的波兰姓氏:“我祖父1863年参加反俄起义时,被这三个国家的军队追过。”他指着三座雕像,“弗朗茨·约瑟夫的军队占了我们的盐矿,尼古拉二世的军队烧了我们的教堂,威廉二世的祖先帮着镇压过起义——这就是他们在我眼里的样子。”
     联合帝国南洋党副党首陈德康抱着胳膊站在人群外,对身边的南方党副党首林建斌说:“这波兰人胆子不小。”他看着弗朗茨·约瑟夫雕像下的波斯尼亚地图,“倒是帮我们省了功夫,南洋党正想把橡胶卖到波斯尼亚,这雕像一闹,奥匈的注意力肯定被吸引走了。”林建斌撇撇嘴:“你们倒是会捡便宜,我们南方党的丝绸还在中南联邦跟你们抢订单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印度帝国首相乔治亚公爵的秘书也来看热闹,手里还拿着刚买的明信片——上面印着这三座雕像。“公爵说这倒省了分析报告。”秘书对身边的人笑,“弗朗茨·约瑟夫的权杖缺角,说明波斯尼亚不稳;尼古拉二世盯着巴尔干,俄国肯定要动手;威廉二世的炮口对着奥匈,德奥联盟怕是有裂痕——这些都能写进棉花贸易的风险评估里。”
     奥匈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突然走进展厅,军刀的挂扣撞在尼古拉二世雕像的佩剑上。他没看奥匈的雕像,反而盯着俄国沙皇的眼睛:“科扎克先生,你把他雕得像在看波斯尼亚?”大公突然冷笑,“告诉你,下个月我们的军演就定在萨拉热窝,到时候让你看看谁才是这里的主人。”
     “我会去看的。”科扎克拿起身边的凿子,在自己的作品底座上又刻了一行小字,“真相不会被石头压着。”他的动作让石屑落在威廉二世雕像的翅膀裂痕里,像给那道缝填了点东西。
     展厅外的广场上,约瑟夫·毕苏斯基拉着海伦娜往这边走。他刚听说了雕像的事,脚步不由得加快:“一个波兰裔美国人,在伦敦雕了这三座像——这比任何演讲都有用。”海伦娜望着展厅的方向,阳光把雕像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三个正在争吵的巨人:“可他们会毁了这些雕像的。”
     “毁了也没用。”约瑟夫指着广场上议论纷纷的人群,“刚才有个塞尔维亚小贩已经把雕像画成了明信片,一便士一张,卖得飞快。”他想起科扎克说的话,突然笑了,“就像我们的语言,他们烧了书,却烧不掉人嘴里的话;砸了雕像,却砸不掉人心里的样子。”
     傍晚时,奥委会的人果然来封了展厅,说要“审查作品是否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冯·霍约斯伯爵亲自监督工人给雕像盖布,盖到弗朗茨·约瑟夫的胡须时,他特意用手抚平了布面,像在掩盖什么。苏霍姆利诺夫让人在俄国雕像周围拉了警戒线,牌子上写着“禁止触摸”,却挡不住记者们从缝隙里拍照。
     科扎克被美国代表团的人叫去谈话,走前他回头看了眼三座被盖起来的雕像。布单下的轮廓依然清晰,像三个不肯躺下的影子。他知道,明天可能就看不到这些作品了,但刚才那个塞尔维亚小贩说,已经有波斯尼亚人托他带十张明信片回去——有些东西,一旦被看见,就再也藏不住了。
     展厅外的路灯亮了,陈宏斌给北方党总部发了封电报,上面写着:“俄奥德矛盾加剧,勒拿河驻军需加强戒备,可趁机提高钢铁供应价。”陈德康则给苏曼发报:“波斯尼亚局势不稳,橡胶可提价三成,让奥匈人着急。”林建斌的电报更简单:“南方党纺织厂可加大对塞尔维亚的出口,他们现在肯定需要布料做旗帜。”
     科扎克站在路灯下,看着三个政党的副党首各自离开,突然觉得自己的雕像雕得还不够——他该在底座上再加一行字:“权力斗来斗去,最后都是别人的生意。”但他没说,只是把凿子放进工具包,准备明天去看萨拉热窝军演的新闻。有些事,比石头更经得住琢磨。
    喜欢。
  

第238章 伦敦奥运会(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