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互惠互利[1/2页]

鳯来仪 浅醉笙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睦州城内,人潮如流,街铺林立。
     而在一旁的小巷里,欧阳离因后背被追杀他们的人划了一刀,身负重伤而靠在墙上,微微喘息。
     自施萍和欧阳离入了睦州后,就一直被人追杀到现在,杀手接着一波又一波,根本杀不完屠不尽,而他们带的一百兵也被杀手屠戮殆尽。
     如今的他们在睦州只能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
     远处,施萍带着一个斗笠来到小巷里,她手上拿着两个烧饼。
     欧阳离见到是施萍来到小巷,才逐渐放下了防备。
     施萍将手中烧饼递给欧阳离,欧阳离单手接过,才道了句谢谢。
     施萍取下头上斗笠,解释道:“我刚去看了一下城门口,守卫森严,如今别说想出睦州,就是想给景王送封信,都是难如登天。”
     欧阳离扶着墙面站起身,“现在我们只能到处躲了,等景王来睦州,我们才能获救。”
     施萍不解,“话说能控制整个睦州,这可不是一个小小的马匪能做到的。”
     “所以,你怀疑马匪与官僚勾结?”
     施萍微微颔首,“自我们进睦州后,就没看到花爵爷,难保不是她在背后操控一切。”
     欧阳离轻叹,“那日我们进赌场后,我看到南宫家的人了。”
     施萍不是燕国人,自然不了解燕史。她微微蹙眉,“南宫家?”
     欧阳离耐心解释,简明扼要道:“南宫家代代出武将,到武帝时期,南宫家是南宫翎在朝为官任职。南宫翎最后因功高震主而被武帝满门抄斩。”
     施萍轻叹,“臣子功高,君主必疑,疑则生隙,疑则生乱。自古的武将大多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被君王猜忌而死。”
     欧阳离闻言,没有应声,只是默默吃起了手中的烧饼。
     施萍见欧阳离没有说话,自己也没再搭话,他也吃起手里的饼。
     小巷瞬间寂静,静的只能听见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这日天降大雨,寇府大院里的花草树木经过雨水浇灌后,生长的更加茂密。
     而在大堂内,刘宇独自一人跪在寇家的大堂里,而一个身穿蓝衣华服的男子在大厅里左右踱步,满脸焦急,但又看着刘宇那张坚定认真的脸,心里更是怒不可遏。
     刘宇今日是为他和屈婵的婚事来求男子成全的。
     而这个男子便是寇勋的儿子——寇楚。
     寇楚今年三十五岁,官拜翰林学士,正五品。
     自凉国公寇勋去世后,寇楚离开了国公府,另立门户。
     寇楚和刘宇两人关系胜似兄弟,寇楚一脸苦口婆心的劝道:“阿宇啊!你糊涂啊!你可知那屈婵是屈相之女,我们跟他连不了姻的。”
     刘宇目光坚定,神情决绝,直视着寇楚,郑重说道:“阿兄,我不科举了,以后也不再入朝堂。我只想和屈婵成婚后,两人过归隐的日子,这样,万淳争斗,我们就可以不参与了。”
     寇楚闻言被气笑了,“你是三岁孩子吗?你以为朝堂争斗是什么?是小孩子过家家?你说不参与就可以不参与了?”寇楚长吁一口气,“刘宇,你我沾亲带故,而屈婵和屈涛那可是父女关系,血缘在那是洗不掉的。阿宇,你想娶张家王家的女儿我都支持,哪怕是娶一个妓子,但你怎能娶屈婵呢?你可知她今年刚好三十,还嫁过伐西将军——巩霖?她大你八岁啊!阿宇,你怎可如此想不开?”
     刘宇闻言,心中一怒,但又因寇楚是兄长,他极力辩解,“阿兄,你若因万淳党争不让我娶屈婵,我可以理解。但若你因她嫁过人又因她的年纪大而阻止我和她在一起,那我可就要跟您顶嘴几句了。阿兄,这天下女子皆可敬,有她们这世间才有生命。屈婵虽然年纪大些还嫁过人,可她依旧是这世间最美好的存在。因为女子,本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存在。”
     寇楚知道刘宇对世间女子都很尊重,原因是因为她娘。
     自刘宇的爹刘平死后,刘终氏含辛茹苦的将刘宇养大,他知道一个女子活在世上的不易和艰辛,也知道许多女子的不幸大多始于婚姻。
     所以,刘宇励志,日后娶妻,绝不做个负心汉。
     正如现在,他既对屈婵动心,那就定会一心一意,追求到底。
     寇楚顺着刘宇的话应道:“好,方才阿兄是一时气头上,这才说了几句对女子不敬的话,日后阿兄不这样了。但你不能娶屈婵。要知道,不论万党还是淳党,他们私下党羽极多,你若娶了屈婵,万党会说你忘恩负义,淳党会骂你猪狗不如,不知感恩,那时,你帮谁都不对。搞不好,你要么被人利用成为棋子,要么就会成为上头人眼里的刺,迟早会被人拔除。”
     刘宇知道寇楚是为自己好,但他对屈婵是动了真心,此生不娶到屈婵,他不会罢休。
     刘宇坚决道:“天地万象,皆隐玄机,人事沉浮,俱为未知。阿兄,遇良人以托终身,择佳偶而伴暮岁,实乃稀世之幸事。然命运如缰,当自执之。若娶不到屈婵,我会后悔终生,但若娶到了阿婵,那即便前方有千难万险,我也不悔。所以……”刘宇欲语还休,旋即朝寇楚恭谨跪地,稽首而拜,恳切道:“还望阿兄玉成此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寇楚见他事事说的斩钉截铁,便知他心意已决。
     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
     更何况寇楚和刘宇还是最要好的兄弟关系,他又怎会真的忍心让刘宇抱憾终身呢?
     于是,他也只能松口,“罢了!今天这桩婚事我同意了……”
     寇楚话还未完,刘宇刚准备开口道谢时,寇楚却补充道:“但是!”
     寇楚说话严肃郑重了几分,好似下了莫大的决心,一字一句说的掷地有声,“从今往后,你我不再是兄弟,我明日就会向全天下宣布,你刘宇已被我逐出寇家的师门。从此以后,你与寇家再无关系。”
     寇楚一句话像是一道惊雷,直劈在刘宇身上,刘宇因恐慌而心跳如鼓,他连忙呼唤道:“阿兄……”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刘宇话还未完,寇楚打断怒斥道:“住口,谁是你阿兄?刘宇,我父亲没有你这样忘恩负义的弟子,你现在已经不是我寇家人了。你此刻赶紧去你房间收拾你的包袱,然后滚出寇家。”
     刘宇听着寇楚说这些无情的话时,他眼眶瞬间通红,他极力辩解道:“就因为我要娶屈婵,你就要和我断绝关系?为什么呀?阿兄…额啊…”
     刘宇话音刚落,寇楚毫不犹豫的一巴掌扇到刘宇的脸上,刘宇脸颊瞬间通红一片,大颗大颗的泪珠不受控制的落了下来。
     寇楚命令道:“来人,将这个大逆不道的东西扔出去,从今往后,他与寇府再无瓜葛了。”
     两个小厮闻言,立马走上前来,对寇楚行了一礼后,便将手无缚鸡之力的刘宇死死压在地面,纵刘宇还在挣扎着,声嘶力竭的质问寇楚为什么时,小厮却将他连拉带拽的拖了出去,还将他的包袱一并扔出寇府后,将大门紧紧关闭。
     漫天大雨,瞬间落下,将刘宇淋成了落汤鸡。
     刘宇看着寇府那紧闭的大门,他站起身,捡起包袱,失魂落魄的离去。
     这日一早,旭日东升时,燕国的朝堂上已站满了文武百官。
     苏江月身着一袭龙袍,高坐上座。
     一个身穿深绿色官袍的女子上前一步,此女名叫佟景,睦州人氏,今年三十岁。
     佟景的祖上也曾做过官,后家族没落,到佟景的母亲时,他们家已是平民。
     佟景早年丧父,母亲佟瑶将他抚养长大。
     佟瑶是个教书先生,在佟景小的时候就教她读书习字,佟景在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天文数术之学,喜欢堪舆之术。他工于心计,多才多艺。
     在佟景二十三岁时,她本来想过考取功名,可后来进了兖州后,她只考了一次,一次落榜后,给了她不小的打击。
     自那后,佟景放弃了科考,留在了兖州,以卖字画为生。
     苏歆对画情有独钟,而她之所以喜欢画作是因为画作可以让她永远记住一个人。
     例如她死去的父亲,例如她心里那个爱而不得之人,虽然她与那人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可是,她还是想把那人画下来,后挂在自己的房间里,日夜欣赏。
     而恰巧,佟景的画每幅画皆都活灵活现,颇为传神。
     于是,苏歆和佟景结交为友,后来,鲍静被苏江月处置后,司天监正的位置空闲,而佟景正好对天文较为精通,苏歆便在苏江月面前谏言,让佟景顶上司天监正的位置,这样,佟景才能入朝为官。
     佟景上前一步,对苏江月行了一礼,“陛下,睦州这半个月来,暴雨连天,接连不断,如今,睦州城外,长河泛滥,睦州周围不少乡镇皆被长河淹没,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且因为死的人太多,睦州还引发了瘟疫。臣恳请陛下派人拨银赈灾,安抚灾民。”
     佟景口中的长河,是一条深浅不一的大河,贯穿了整个燕国,由于它很长,所以取名长河。
     安狼国有五城一州,分别是,洛州、平凉城、岳漠城、华亭城、永平城、晚枫城。
     其中洛州为安狼国都。
     而长河的上游可连接安狼国的都城洛州,途径华亭城和晚枫城,中游连接燕国的睦州、梁洲,后经过蕲州,兖州,再经过下游可到随州周边的大海。
     这条河养活着燕和安狼两个国家的大半人口。
     苏歆上前一步,对苏江月行了一礼,“陛下,大燕年年都会有自然灾害降临国中,而那长河几乎年年都在泛滥成灾,使得不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所以,依臣所见,治理长河不应该再是简单的修理堤坝,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臣觉得,应该派人从根源上解决长河泛滥的问题。”
     苏江月不解,“那你觉得派谁去合适呢?”
     苏歆看了一眼佟景,才对苏江月行了一礼,“陛下,司天监正佟景,上知天文地理,下会堪舆之术,佟景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派她去,再合适不过了。”
     在燕国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君王虽肩负着江山社稷的厚重使命,但却都将治理长河奉为至高无上的头等要务。
     滔滔不绝的长河,其兴衰关乎着家国的荣枯、苍生的福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若燕国的君王,能将长河修缮妥善,那即便这位燕国君王之前再为昏庸,死后也能享有一个治理长河有功的美名。
     苏江月问道:“佟景,若朕把治理长河的要务交给你,你有几成把握能将长河治理妥当?”
     佟景对苏江月行了一礼,信誓旦旦道:“回陛下,臣有九成把握。”
     “九成?”苏江月蹙眉不解,“为何不是十成?”
     佟景解释道:“陛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臣的九成把握在于自己,至于还有一分,得看天。”
     苏江月轻笑一声,“佟景,这样吧!朕将这次治理长河的机会给你,为期三年,三年内,你若能治理好长河,使其不再泛滥成灾,朕便让你加官晋爵,享无上尊荣。倘若你三年内治理不好长河,你便以死谢罪,如何?”
     满朝文武闻言,心里都明了,苏江月这是做了两手准备,倘若佟景真的有才,便可成全苏江月重用佟景治理长河的美名,可份美名可是会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但若佟景无才,苏江月便想以此机会断了苏歆一臂。
     而此刻的佟景也不能对苏江月公开拒绝治理长河一事,否则就是在苏江月面前公开承认自己无能,丢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脸,更是苏歆的脸。
     苏歆识人不清,专将无能之人举荐给苏江月,搞不好还会背上一个乱政的骂名。
     佟景只能硬着头皮,对苏江月行了一礼,“陛下重托,臣,必当不负众望。”
     苏江月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才命令道:“佟景,朕命你为钦差,带银十万两,治理长河,至于瘟疫和安抚灾民一事,就由景王出面,带银十万两,赶赴睦州,

互惠互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