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云说:“我老家在大山里,出门就是山,没办法种地。原先靠着山上的湖水打鱼,刚够吃饱饭。
可谁知,随着村民越来越多,这个湖也养活不了我们了。
村里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这几年,多亏上面的大人们用心关照,找了一个好的领头人,把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给盘活了。
现在,我们唐庄堡村,成了五河县里的首富之村。
我那些老乡亲们,打心眼儿里感谢,朝廷里派来的,实心为民的大人们。
可是我们那里,山路崎岖,村民们一直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次郭大人他们过去,正好给了我这些乡亲们一次机会,您说他们怎么能不热情款待呢?”
范明一听,这个山路崎岖的贫困山村,竟然变成了五河县的首富之乡,顿时来了兴趣,问道:“你们这个唐庄堡村,是怎么变成首富村的呢?”
唐明云说:“山上没有种田的土地,山路也十分崎岖颠簸,不会有什么商人过来投资。若想走向富裕之路,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自立自强。
我们那个地方是山区,山上种粮食不行,但我们能搞养殖。
所以大家,都开始争先恐后的养鸭子。有一段儿时间,鸭子出栏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供大于求。
有些村民,甚至连成本,都没有收回来。上头派大人们过来,号召众人,养鸭子。
下面的村民,跟着做了,却上了当。因为此事,上下有着很深的矛盾。所以在那个时候,上头的大人,和下面的村民之间,关系有些紧张。”
范明有些好奇的问道:“你刚才不是还跟我说,村民们打心眼里,感谢这些大人们吗?怎么现在,又说双方的关系,有些紧张呢?”
唐明云继续说道:“上面和下面的关系紧张,是因为一件事没有做好。五河县号召各村养鸭子,各个村民都照做了。
可是结果导致,那一年五河县鸭子出栏数量过大,鸭子的价钱,却压的很低。
别说什么价格了,就算是赔本卖,也卖不出去。
您是不知道,那年家家户户,连粮食都吃不起,只能吃鸭子。
一边吃,一边骂县里的大人们。”
范明说:“是啊,这个矛盾,在大明的各个地方,都出现过。而且这是一个,令每个衙门,都很困顿的难题。”
唐明云说:“在我们唐庄堡村,就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范明问道:“那你倒说说,你们村是怎么解决的?”
唐明云说:“我们村里,有人研制出了,一种小吃,叫五河熏鸭。
这个鸭子用果木炭,熏出来之后,金黄油亮,皮质厚润。
五河熏鸭兼具了现在,京城烤鸭的芳香,和南京府板鸭的鲜嫩。
尤其是在鸭子的选择上面,我们村里,首选上等的五河鸭子。将鸭子清洗好之后,先熏后卤。鸭子一旦出炉,芳香四溢。
毫不夸张的说,隔着一条街,都能闻到我们五河熏鸭的香味。
我们村里的村长,带头在县里,开了几家卖五河熏鸭的商铺,并同时和几家酒楼合作。
每天将在村里做好的五河熏鸭,送到县里售卖。
久而久之,五河熏鸭的名声越来越大,它的美味,也征服了,粟州城里的很多百姓。
就这样,五河熏鸭的店铺,开到了苏州城内。
五河熏鸭从养殖,到熏制,再到销售,需要大量的人力。
唐庄堡的村民有很多,整个村子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就这样,在村长的带领下,村民们越来越有钱。
咱们凤阳府里,现在也有几家五河熏鸭,就是我们唐庄堡的村民过来开的。”
范明点点头说道:“这个致富经验不错。你让你们唐庄堡村的村长,把他致富的经验,给我写上来。有时间的话,我要亲自过去看看。”
唐明云和范明寒暄了一阵后
第183章 乡村振兴考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