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告辞回家休息了。
在春节期间,唐明云跟着范明,一直忙到了元宵节,范明才能抽时间,回京城一趟。
在范明离开凤阳府之前,他将杜如晦的贪墨案,和赵光明的谋杀案案件,文书签字,并让幕府转交给了都察院。
说是签字,其实范明并没有在文书上,写什么内容。
他只是,将文书上,写有自己名字的地方,画了一条直线,然后引到旁边空白处,竖着签上自己的名讳。
唐明云自从做了,巡抚大人的幕僚之后,才知道,大人们签字,十分讲究。
一些折子,讲究的,自然是大人们的批复。
领导们的批复,往往能少写一个字,就少写一个字。
简而言之,一目了然,而且很容易理解。
知县大人在折子上批复,往往会用朱笔,写上同意不同意,或者尔等自裁的话。
知州一类的大人,会在折子上,写一个阅字。
到了像范明,这种位高权重的大人,他们批复折子,就会暗藏玄机。
他们连阅字都不写,而是在折子上,标着自己名字的地方,画一个横线,然后引到空白处,写上自己的名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种批复,任何意见都看不出来。
若是让外人来看,一定会看的莫名其妙。
但是懂行的人却知道,上头签字,有很多讲究。
在很久之前,大人们签字,用三种毛笔,朱笔,细笔和粗笔。
如今,大人们批复,只用一种毛笔了。
若是用朱笔,幕僚每日都得为大人们,磨很多朱砂。
这可是件麻烦的事情,不如毛笔用起来顺手。
所以,如今大人们批复公文,就只会用毛笔。
以前,用三种笔的时候,朱笔表示走吧,粗笔表示你看着办。
若是用细笔,就是暂时搁浅不办的意思。
如今,大人们处理的公务越来越多。
很多大人们觉得,这三种笔换来换去,有些麻烦,就只用一种毛笔。
现在的规矩,也发生了变化。
若是大人们,将自己的名讳横着写,便表示搁置不办。
若是竖着写,意思就是,要将此事一办到底。
有些大人在批复公文的时候,并不仅仅,只是画横杠,和写上自己的名讳,这么简单。
他们还喜欢,在公文上,写几个字儿。
其中写的最多的,便是同意二字。
你可别小看了这同意二字。
就这两个字,下面办起来,也极有讲究。
若是在同意后面的下方,加了一个点,说明上头认为,此事尚未定论,可以不办。
若是在同意后面的中间位置,加了一个点,那便是要等一等再办。
若是在同意的右上角,加一个点儿,说明要下面的人,尽心尽力的促成此事。
可若是在同意后面,没有任何标注,这问题就大了,意思是说,就算我签了字,也没有用。
在过年的这几天内,总兵高雷,数次派人,询问唐明云,有关凤阳府扫黑除恶一事。
对于此事,唐明云始终没有猜透,范明的心里,到底是如何想的。
最开始,范明对此事,表现的十分关注。
将凤阳府各个衙门的人,紧急召集起来,当晚进行开会部署。
就在唐明云认为,凤阳府很快就要,掀起一阵,扫黑除恶的风暴的时候。
没想到,有关扫黑除恶的文书,交上来之后,范明竟然置若罔闻。
唐明云甚至觉得,范明已经把此事彻底忘记了。
喜欢。
第183章 乡村振兴考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