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他责令贺弘文,立刻展开调查,让他一定要揪出,到底是谁在背后写的这篇文章。
此事调查起来,并不难。
邸报上,所有的稿子,都需要经过三番五次的审核,才能派发下来。
最终的审核,是凤阳府雅风书院院长,王玉伦把关。
此事发生在,范明初到凤阳府之时。
当时,唐明云就在雅风书院里教书。
此事,他能当着王玉伦的面说他脑子里有泡,干了一件错事儿吗?
就算是傻子,负责了凤阳府的邸报,那么长时间。
邸报上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他能不知道吗?
更何况,事发当天,凤阳府巡抚衙门三令五申,提醒各个部门和衙门,决不能让此事流传出去。
他王玉伦能有几个胆子,敢和范明公然叫板。
此事,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王玉伦故意将这篇文章,放在了凤阳府邸报上。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做,那只有在他背后,撑腰的那股势力清楚了。
王玉伦不止做了一件让范明难堪的事情。
自从大明建朝初期,负责大街小巷,道路畅通的衙役捕快,逐渐成为,舆论的焦点。
这些衙役捕快,终日面对的百姓,全部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商贩。
这些小商贩,因为没有钱租铺面,做的都是一些,随地摆摊的小买卖。
他们肆意占道经营,全然不顾自己对街道的交通,以及街容,街貌的影响。
一座城池里,大街上随处可见,吆喝着卖馒头,卖大碗面。
甚至是烤土豆,烤玉米的摊点。
整个大街上,弥漫着一股烟熏雾缭的味道。
衙门里见此事越来越猖獗之后,也很头疼。
对于这种事儿,若是不管,人人可上街做生意。
阻碍交通不说,还把整个城池,弄的乌烟瘴气。
可若是管吧,这些做小本买卖的人,都属于无业散民。
他们这些小本经营的生意,利润薄,赚的也少。
他们所赚的钱,刚刚好够他们养家糊口。
若是处理不好,你扰了人家的生意,就是断了人家一家人的生路,这些小商自然要跟你拼命。
面对这些小商贩,衙役捕快们只能采取一些强制措施。
这些衙役捕快,大部分来自兵营。
也有一部分,是一些并未读过圣贤书,大字不识一个的白丁。
对权力的理解,非常粗浅。
他们往往仗势压人,或以权压人。
如果遇到,一些商贩们稍稍反抗,一些衙役捕快们,就对他们大打出手。
在凤阳府的名利场上,有一个十分浅薄的道理。
权力一旦失控,换句话说,权利一旦失去了监督,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这些捕快衙役,在使用衙门里,赋予他们权利的时候,不仅仅只针对,那些不听劝阻的小商小贩,后来逐渐扩大到,所有对他们行为,不满的百姓。
他们都会采取,粗暴的手段来对待。
一时间,这些衙役捕快们,成为整个大明百姓口中,愤怒声讨的对象。
喜欢。
第165章 大明城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