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12章 这样的计谋无从谈起[1/2页]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坦然笑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曹操继而感慨,林枫的成功并非完全源于自身能力,更多是系统的作用。
     此话若被林枫听闻,定会谦虚回应,称不过是借力使然。
     后来,当曹操目睹李存孝攻取汉中的策略时,更是对其赞赏有加。
     李存孝不仅勇猛过人,还善于用计,以巧妙的战术震慑敌军,令汉中守军闻风丧胆。
     李存孝以惊人的实力击败了汉中的两位统帅杨任和杨昂,其中一人阵亡,另一人重伤。
     这使得汉中军队陷入混乱,失去了指挥核心,士气低落。
     趁此机会,李存孝施展攻心策略,迅速瓦解了敌军的抵抗意志,最终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了汉中。
     曹操对此赞叹不已,连连称奇,认为此计环环相扣,从一开始便已谋划周全。
     他感慨道,能够与这样的绝世名将共生于世,既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挑战。
     听闻主公对李存孝的高度评价,曹营上下无人反驳。
     无论是武将还是谋士,都清楚自身与李存孝之间的巨大差距。
     即便是一流的将领,在这位被公认为“千古第一将”
     的面前,也只能自愧不如。
     尤其是那些智谋深远的谋士,更是深刻体会到李存孝计策的精妙,却难以效仿其孤军深入、以力破局的勇气与能力。
     正是由于他这种大胆而果断的行动,才为后续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可惜的是,这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其他人难以企及。
     即便是当今乱世,除了西凉王之外,无人能够效仿。
     这不仅需要过人的胆识,更需卓越的武艺。
     唯有如此,才能在千军万马中直捣黄龙,亲手斩杀敌军主帅。
     即便许多将领都能执行偷袭敌营的任务,哪怕是位列金榜前列的吕布这样的顶尖猛将,也能在敌营中横冲直撞。
     然而,若要求他们在混战中取杨任和杨昂的首级,却几乎是天方夜谭。
     并非他们无法接近目标,而是杨任与杨昂并非易与之辈。
     明知不敌,他们怎会坐以待毙?一旦下定决心撤离,就算是吕布这样的英雄豪杰,也可能无可奈何。
     毕竟,追击途中还需应对汉中军队的拦截,哪怕只是微弱的抵抗,也足以让他们逃脱。
     更何况,绝世武将也不可能长时间留在敌阵之中。
     孤军深入本就充满风险,若拖延太久,敌方援军赶到,偷袭者自身难保。
     因此,偷袭敌营或许并不复杂,但若想在行动中狙杀对方主将,实属艰难。
     除非对方将领运气差到极点,否则几乎不可能实现。
     这也是曹操、荀彧等人对李存孝计策深感忧虑的核心原因,也是他们始终未能复制的关键所在。
     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这样的计谋无从谈起。
     项羽如四百年前的西楚霸王,其智谋虽不高明,却从不依赖计谋。
     他凭借无与伦比的勇武横扫战场,以压倒性的力量直接击溃对手,让敌方难以招架。
     战斗的核心往往在于正面交锋,计谋再巧妙也难撼动其根基。
     同样地,李存孝也依靠自身强大的武力实施策略。
     这些策略看似直白,甚至毫无复杂可言,但实际操作中却令人防不胜防。
     就连知晓真相的人也会感到束手无策,更别提那些完全意想不到的情况了。
     比如李存孝孤军深入敌后的举动,对普通将领而言简直是自杀式的疯狂行为,让人无法理解,也无法防范。
     即便有人提前得知,也可能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所有人都默认一种普遍的看法,这也很符合实际情况。
     毕竟,除了像李存孝这样的无双猛将,换作其他人,做出类似的事,即便不会失败,也难以取得他那样的成果。
     因为没有人能击杀敌军主将,也就无法让敌军陷入混乱。
     即使你冲入敌营引发一定恐慌,可只要主将还活着,就能稳定军心,后续的不利影响几乎不可能发生,更别提通过正面交锋以心理战术取胜了。
     李存孝正是实施了常人眼中近乎疯狂的策略,才在短短几天内攻占汉中,创造了辉煌战绩。
     这也是荀彧等人对曹操的赞叹默默认同却未言语的原因。
     他们明白这样的成就令人钦佩,只是担心公开表达会对曹营士气产生影响。
     当曹操听说李存孝已经掌控汉中时,便询问手下:“诸位,依你们看,李存孝下一步会往哪个方向行动?”
     经过短暂思考,军师戏志才答道:“主公,李存孝是征东大军的先锋大将。
     据金榜显示,西凉军的征东大元帅是排名第十大将薛礼,号称‘当世战神。
     但从现有信息来看,汉中之战与薛礼并无关联,全靠李存孝独自领军拿下。
     而且现在驻守汉中的只有李存孝,而非薛礼,可见薛礼尚未抵达汉中。
     我认为,一个主帅还没到战场,战斗就已结束,这

第412章 这样的计谋无从谈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