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河东府境,忽见前方一人一骑飞驰而来,见到邓正清,慌忙下马,拜倒在地.原来那人是邓府家丁,前些日子奉邓公望之命前往北地——朔方一带———窥测敌情.邓正清见他风尘仆仆,神色慌张,知有大事发生,忙问其故.那家丁瞥了一眼陆聪,闭口不言.陆聪知情识趣,牵动马鞍,向一旁走去.邓正清道:“邓家行事,光明磊落,无事不可对人言.况且这位是关中第一侠客陆聪陆大侠,乃是府里的贵客,无须隐讳.”那家丁便道:“西京府线报说,金主完颜亶在关外召集一伙武林人士,号称大漠十三剑客,意图踏足中原,挑战各门各派,以向中原武林示威.本月初三这十三日已自金国盛京出发,取道塞北,预计将于十五日抵达贺兰山苏峪口.”
邓正清眉头一皱,问道:“那十三人底细如何?果真是关外一等一的高手么?”那家丁回道:“这十三人行动并不隐秘,但一路上他们少与人结怨,是以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身手如何.不过兄弟们倒是探查到一些消息,说这十三人师承长白山十三太保,应当是关外的顶尖高手.”邓正清转身问陆聪道:“陆大哥,你知道这长白山十三太保么?”陆聪道:“略有耳闻.听师父说过,这一十三人武功出神入化,昔年金人南侵时,曾襄助完颜宗翰等人进攻汴京,北返之后便再也没有在江湖上露过面了.”
邓正清道:“中原遭金人荼毒,百姓早已不堪其辱,武林人士皆思有所作为,只恨没有大宋朝廷出师收复失地.如今若叫这十三人折了咱们大宋武林的颜面,我等还有立足之地么!陆大哥,我有意联合武林人士,一同奔赴贺兰山,誓要将这些番邦走狗逐回关外,以为中原武林扬眉吐气.”陆聪点了点头道:“我也正有此意.今日已是十一日,还有四日便到十五日.此事刻不容缓,我现在便出发赶往关外,刺探这十三人踪迹,邓兄弟,你立即回复,向邓老前辈禀明此事,尽快召集武林同道前往苏峪口.”
二人商议已定,便各自行动.
到了十四日清晨,邓公望一女二子已携带邓公望书函遍访三河一带武林人士,诸人齐聚昔年宋夏边境之晋宁军.眼看着十五日将近,众人皆知难以准时到达苏峪口,商议之下,中原群豪分作九路,赶赴贺兰山.贺兰山在西夏境内,武林人士分散而去,一则有更大几率中途截住这十三人,二则不至引人注目,引起不必要的争端.诸人商定,若哪一路探查到这一十三人踪迹,立时飞鸽传书,通知其余八路,到时各路人马汇聚,必能围困住这十三人,或可保全中原武林的颜面.
邓正清所率人众,一行十五人,自晋宁军出发,取道银州、石州、夏州,一路西行.一过夏州,人烟渐渐稀少,唯有来往商旅,三五成群地经过.到了十九日,一行人终于抵达西平府,此处低近西夏都城兴庆府,人口渐渐密集,自不同于先前的大漠荒凉.十五人愈前行,心中愈发忐忑,这一路既不见那十三剑客的踪迹,更无其他武林豪杰的消息,诸人唯恐那十三人已悄然进入中原.此时三河一带武林人士大半都在西夏境内,若那十三人此刻向中原武林发起挑战,势必使中原武林大受其创.
十五骑快马奔驰在官道上,一路往贺兰山苏峪口行去.这时前方一队商旅缓缓移来,几乎挤满了官道.十五人不得已只得勒住缰绳,停驻在路旁.忽听得一人说道:“咱们大夏国昔年以武立国,迄今为止已有百年,当今国主崇信儒教,大修孔庙,前些日子还尊奉汉人的孔子当了什么文宣帝.如此尊崇汉人文治,难怪举国上下竟无一人敌得过那十三个怪人……”商旅所说,俱是汉话,唯口音极重.
另一人跟着说道:“着啊!咱们党项人偏处西北,昔年受宋国、金国、吐蕃等国侵害,何曾服过软?宋国被女真人打得一直逃到南边,想来也是被打怕了,这几年都不见有北伐金国的动静.国主干嘛还要派遣使臣,跨过金国地界,去给宋国皇帝庆生?昔年武烈皇帝挥鞭东指,大败宋、辽两国,还在贺兰山苏峪口修建比武校场,以招揽天下武林高手.没成想,那些人平日里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真的来了对手,竟如此不堪一击.”
又一人凑上去说道:“据说那十三人都是金国一等一的高手,看架势是来向咱们国主示威的.听说他们还要去中原一带,挑战汉人高手,只是他们害怕汉人地大物博,高手众多,若是在中原便被汉人打败,哪里还有颜面来我们大夏国?”前一人怒道:“这是什么话!不是明摆着瞧不起咱们党项人!就该上书国主,把这十三人统统抓起来,枭首示众!”那人便道:“西平公也这么说,只是国主陛下说,夏金两国通好,不可妄造杀戮.”
邓正清等人听得起劲,便跟在商队后面,这时驱马上前,恭敬地问道:“先生方才所说苏峪口校场,还有那金国十三人,所谓何事?”商队头领回头一看,上下打量
第65章 恩怨纠葛(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