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见邓正清一身书生衣冠,背后十来号人均是粗麻装束,便以为是哪位燕游至此的公子哥,便不加防备,回道:“几天前,金国皇帝派遣一十三人来咱们大夏国,号称要与咱们大夏国的高手比试武艺.校场设在苏峪口,比武由西平公任得任大人主持,允许上下臣民前往观看,有意愿者还可上台比试,胜一场者便可赏金百两,赐爵三级.只可惜这几日咱们大夏国连连落败,竟未得胜一场.”说罢连连叹息.邓正清回头一看众人,又转身问道:“这么说,那十三人目前还在苏峪口?”那人道:“据说来了个汉人青年,上台向那十三人挑战.我们见他斯斯文文,哪里打得过那十三人?不忍见他横死当场,便离开了校场.想必现在比武早已结束,那十三人已备好车驾,往中原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邓正清请他描述那汉人青年的相貌.那人沉思片刻,将青年的相貌说了一遍.邓正清不禁喜道:“原来竟是陆聪陆大哥!”背后十四人稍靠前者听到他的惊呼,便问道:“莫非便是月初小商桥打败群豪的陆聪?”邓正清点头道:“正是.”
西夏商旅疑道:“你们认得那少年?那最好不过了,快快赶去苏峪口,说不定还能替他收个全尸.”说罢商队主人哈哈大笑,继续向前行去.
邓正清等人也随即向苏峪口赶去.过了半日,见前方三三两两走来几个中年汉子.众人脸上表情激奋,口中不知说些什么.这些人与商旅不同,世代居住在兴庆府一带,平素所言虽是汉话,却夹杂揉着外族语言,缠杂不清,邓正清等人虽是好奇,却苦于不懂他们的语言,连问几人,都是如此.终于邓正清等人听到两个少年人用清晰可辨的汉话谈论着事情,均是大喜,上前询问.
那两个少年一路同行,均是从校场回来,比武始末都一清二楚,耳听得他们聒噪不已,翻来覆去叙说着事情经过,不禁心生厌烦,都不愿跟他们一起走.两个少年忽然见一队人马自反方向而来,还询问他们比武经过,相视一笑,露出欣喜的表情,接着便如洪水爆发一般,叽叽喳喳的讲述起来.
他二人因情绪激动,说话颠三倒四,邓正清等人听得一头雾水,不得不时时打断他们,后来只得让一人述说故事,另一人在旁补充.那人一见伙伴不说话了,自己竟也尴尬得说不出话.一阵尴尬过后,邓正清只得让他们像开始时那样继续说下去.两位少年得了“命令”,又兴高采烈、叽叽喳喳说了起来.邓正清只得如大海捞针一般在他们所说事情中择其要者,以求得到一个大致的故事脉络.
那青年正是陆聪.众人目光注视之下,陆聪慢慢走上高台,只见他一身淡绿色衣衫,手握佩剑,面带微笑,缓缓行了个礼,说道:“幸会!”
那十三人便是金国派来向西夏、中原示威的大漠十三剑客.原来当年长白山十三太保与武当山玄门七绝在汴京以北的黄河岸上大战一场之后,死伤小半,随军北返,取道云中,途径大漠,见到十三个少年在草地上玩耍,谭维庸见他们骨骼强壮,膂力惊人,便派人将这十三个少年掳走,后来又设法让这十三人拜自己为师,学成之后就将他们推荐给金国皇帝以充作皇帝侍卫.皇帝对他们信任有加,一直以来,都派遣他们在大漠一带巡视蒙古各部落,以防蒙古部落叛变.那十三人原本无名无姓,获金国皇帝赐以国姓完颜,荣宠之至,更胜当年的长白山十三太保.至于其名,其时,女真人得国不久,文化程度不高,而这十三日素来轻贱汉人,不屑于去向汉人求个好听的名字,便去询问皇帝身边近臣.那近臣耐不过他们不厌其烦地请求,便随口说道:“你们十三人,名字便从阿大、阿二、阿三、排到十一、十二、十三好了.”他们听罢,点了点头,觉得听起来琅琅上口,便从此以数字为名.
此时阿大见来应战之人是个文弱少年,虽有配剑,但恐怕连一招也抵不过,便挥了挥手,说道:“我们不杀女人和手无寸铁的懦夫,你下去罢!”台下看客也跟着哄闹起来.陆聪暗发内劲,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竟在群山之间回响,众人一听,不由得睁大了双眼,觉得难以置信.那十三人原先姿态散漫,均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这时也立直了,对他肃然起敬.
阿大便问道:“你还有同伴么?我们兄弟十三人,无论是对一人,还是千军万马,都是同进同退.”陆聪摇头,说道:“我就只一人一剑.”阿大道:“剑是何剑?”陆聪道:“寻常铁剑,可取之处,只是不易折断.”阿大又问:“客是何人?”陆聪道:“中原武林,一介书生,粗通武艺.”阿大再问:“师承何人?所学何艺?”陆聪笑答道:“不足为外人道.请罢!”阿大道:“客居何处?到时若死在此地,我等可代为埋葬.”陆聪道:“不劳诸位费心.”
喜欢。
第65章 恩怨纠葛(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