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级以上干部就可以阅读内参,不过每个级别的干部所看到的内参是不一样的。孙国华作为,他所看到的内容,当然也是非常机密的。最近他一直关注着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内参报告和相关新闻:加勒万河谷,总是不由自主的吸引着他的注意力。
2019年的中印边境,平静之下暗流涌动。5月9日,印度锡金邦北部的晨雾尚未散尽,上百名中印士兵已在实控线附近形成对峙。
凛冽的寒风中,双方士兵隔着不足百米的距离对峙,迷彩服在灰褐色的山地间格外醒目,空气中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息——肢体冲突一触即发。
据《印度斯坦时报》后续报道,此次对峙中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多名士兵在推搡与角力中受伤,冰冷的岩石与粗糙的地面成了角力的“战场”,直到当地层级紧急介入协调,这场持续数小时的紧张对峙才逐渐平息,但双方士兵紧绷的神经并未真正松弛。
同年9月11日,拉达克地区的荒原上再次升起对峙的狼烟。稀薄的高原空气里,中印军队的巡逻队在一处河谷遭遇,车辆引擎的轰鸣打破了荒原的寂静,双方士兵迅速形成对峙阵型,阳光刺眼,却照不进彼此警惕的眼神。
望远镜里,对方的枪口与刺刀闪着寒光,无线电里传来急促的指令声,每一秒的僵持都像在绷紧一根即将断裂的弦。最终,在代表团级别的紧急会谈中,双方紧绷的态势才得以缓和,巡逻队各自撤离,但荒原上残留的靴印与车辙,无声记录着这场短暂却激烈的交锋。
2020年的春天,加勒万河谷的冰雪尚未完全消融,印度边防部队的动向已打破了边境的宁静。4月起,印方开始在加勒万河谷抵边区域单方面修建道路、桥梁,重型机械的轰鸣声在山谷间回荡,与河水的咆哮交织成刺耳的杂音。
我方多次通过外交与军事渠道交涉,河谷两岸的通讯电波里,充斥着严肃的抗议与不容置疑的立场,但印方的动作并未收敛,反而加速越线滋事,在实控线中方一侧构筑工事,试图以实际行动改变边境现状。
5月6日凌晨,加勒万河谷的夜色如墨,寒气刺骨。印度边防部队突然越线进入中国领土,在河谷狭窄处构工设障,手电筒的光柱在黑暗中晃动,与我方巡逻队的灯光交织碰撞。“这里是中国领土,请立即撤离!”我方官兵的吼声在山谷间回荡,回应的却是对方的沉默与顽固——他们用身体挡在工事前,形成一道冰冷的人墙。
河谷的风带着冰碴,刮在脸上如同刀割,双方士兵在寒夜中对峙,呼吸凝成白汽,每一次肢体的碰撞都伴随着肌肉的紧绷与骨骼的承压,直到天色渐亮,这场凌晨的较量才暂时告一段落,但局势已如拉满的弓,随时可能射出致命的箭。
6月6日,两国边防部队军长级会晤在边境某点举行,会议室里的空气凝重如铅。经过数小时的磋商,双方就缓和边境局势达成共识,握手的瞬间,窗外的河谷似乎也平静了几分。然而,这份共识并未持续太久。6
第671章 中印必有一战(求五星好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