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十七章:文殊智慧号第一,见月自漫言一梦2[1/2页]

极乐传说 无相居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十七章:文殊智慧号第一,见月自漫言一梦。二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一日,来到了万松庵,天色垂暮,我们敲门借单,庵中之僧见了我们怒气冲冲,把门砰然关上,不准。这时天已黑尽,明星朗照。无奈只得找个处所过夜,见有一大石悬翅在路边,石下有一丈多空间。我们三人挤进去,放下蒲团,坐著等待天亮。隔了一会,寺门又开了,那个僧人又来驱赶我们。我们三人自叹无缘,反而怜悯那人太痴,但并未理睬他,强坐了一夜,东方将晓,三人起身顺路而行,到了豆叶坪,吃了早食,接著游历了晒谷石、仰天坪,甚至还游了金竹坪,太阳将要西下时,到了东林寺挂单。寺内的禅堂在后面。云水堂只有三间,冷落不堪,荒草遍地有尺多高,墙塌瓦脱,门窗都无遮挡。寺中有一无梁殿。我们进去礼佛,只见尘灰厚积,鸽雀之粪秽污。我与成拙把佛殿打扫干净,蒲团放在佛像左侧,商量著准备在此念佛通宵,才不虚到此古白莲社一遭。谁知当家僧从里面走出来,指责我们不先白告执事,就私自住到大殿里,大声呵斥著赶我们出去,一直赶到山门。一位住在那里的化主老僧留我们吃饭,让我们住宿。那位当家僧又来责备老僧,还把地用水泼湿,不让我们坐卧。我们三人就谢别了老僧,走出山门。
      我对成拙和觉心说,多生多世以来,一定和那位当家僧种了不如意业因,今天该受还报,把他作善知识想,帮助我们成就忍辱行,千万不能起怨恨心等等。但这时又找不到栖身之处。成拙说:‘刚才来的时候,曾见下面路上有一稠密树林,可以去那里住一夜。我们就下去寻找那片树林,却是一个古墓。三人放下蒲团,席地而坐。旷野空荡荡寂静无声,又无月色,黑洞洞不见五指。坐到初夜时分,忽听一声:‘抓住他啊!四下里一齐喊叫:‘抓贼啊!我对成拙觉心说:‘如果他下毒手追来捉我们,皂白不分,有口难辩,就是我们的定业了。
      待到天明,远处传来差马的铃声,才知道外面是大路,心里才稍稍安定。三人走出树林,见田中有人在劳作,上前问他,为什么昨夜四处齐声喊叫,他说:‘现在田中麦子熟了,防人来偷,所以齐声喊叫,为的是吓唬盗贼。我们三人大笑起来。
      我们随即到西林寺参拜,过了一宿。次日到了九江府,太阳已沉西,城外各庵都拒不留歇,说是地方上严禁外人留宿,让我们过江去,那里可以住。我们只得忍饥渡江。船到江心,渡船工要钱,我把捆脚带解下来给他。同渡人中有一道人见此情景,替我们付了船钱。登岸以后,向旁边的人打听,附近有无投宿的地方,答说近处没有庵堂,顺著江堤下去七十里,到凿港,那里有一地名叫五祖离母墩,有一座茶庵,接待僧人。我对成拙、觉心说:‘咱们被人骗了。前面的茶庵又远,西南风又刮得紧,只好勉力快走,不要在这里犹豫停留了。三人顶著烈风,掩著口面,在月下急走,后半夜才赶到。敲门求宿,幸亏主持僧道心慈悲,马上起来开门,请我们进去,问我们为什么深夜行路,我们把详情说了一遍。他长叹一声,感慨行脚之苦,高兴地为我们烹茶。我赞叹道,若不去九江的庵堂,怎能显出这里的道心呢!
      第二天早食之后,向他了解前去一路如何走,才知道一路上各个祖庭殿宇都颓败了,幸亏三昧老和尚把它们修葺重新。我们决定前去随喜参拜。就出发去黄梅县,登破额山,参礼四祖道场,又再到冯茂山,参礼五祖道场;上高山寺,礼净鉴祖师道场;过铃铛岭至老寺,礼千岁宝掌祖师道场;往潜山县,礼三祖道场;到青阳县,朝九华山。从大殿下望,有一庵,就前去挂单投宿,但不供晚餐。第二天早上,我们坐在那里很久等候早餐,只见主持僧来告诉说:‘庵中淡薄没有财力,只安空单,不供斋饭。可去房头那里化斋饭吃。我对二位道友说:‘房头是荤厨,哪里会有净食,到别处去吧!随即上殿礼拜了菩萨,空著肚子下山。走了十多里,到一宿庵,才吃了点东西。
      我们来到太平府,听说融悟法师在青山寺讲《法华经》,离府城不远。我们欣然问路前去,到寺时太阳已经落山。当家僧见我们都是杖笠蒲团,不给安单。求之再四,他见天晚难行,就叫人把我们带出山门外,在路旁一个小土地庙里住宿。三人把蒲团相重,对面而坐。我说:‘既然我们为求法而来,怎么能空手而回呢!次日一早,我们仍然走回寺去,吃了早粥,听经一座,就下山去,向村民乞食问路,又继续前行。于初十日巳时许,到了南京。遥见报恩寺宝塔,五色凌空,映日生辉。进内顶礼绕塔,到了中午,腹饥无食,就问礼塔的人什么地方有接待僧人的斋堂。有人指著南廊三藏殿说:‘那里就是。我们去到那里,礼佛毕,坐在殿台阶旁,只见有僧人进出,却无人上前招呼我们。我们三人不知这是什么原因,就起身出门,遇到一老僧,向他打听其原因,他说:‘南京是讲席禅堂,如果衣履整齐,是禅和清客,就有人接待。你们是游方僧行脚的,所以无人过问。
      我们遂即进城,到钟鼓楼西大佛庵挂单,那里没有大殿,只有一芦席篷遮在佛像上。庵主是实修之人,以一盏饭接待僧众,很高兴见到我们。知道我们从云南来,就说:‘这里兴善寺的当家,法号印吾,是你们的同乡,可以去那里,自然会留你们住宿的。次日午,我们到了那里安单。见大众吃的都是虫蛀陈仓之米,菜只是少盐的臭薤之类。我们进到客寮随喜观看,见到他们本寺常住众人,吃的却是时鲜蔬菜和白净米饭。当家之徒名廓然,也是云南人,听到我们的口音。晚上他来云水堂认乡亲,我说我们是贵州人。他又再问,像是要留我们住下。我对成拙和觉心说:‘咱们迢迢万里而来,应当依止有道德的善知识,像这种不为众人著想的人,我们宁可甘愿清苦,不可以亲近。
      听说觉悟法师在圆觉庵讲《楞严经》,就出城去听。正遇上有善信施斋供僧。凡是十方来庵之僧,都在韦驮殿就地板而坐,每两人四木碟菜。我和一位游方僧共一处用斋,我自己注意威仪,缓慢进食,他却筷子不停,一口气把四碟菜全部吃光。斋毕出门,我对二友说:‘咱们以后,若有因缘为众设斋、菜不论有几种,都盛做大碗,让大家随便吃。一则使大家都注意僧人威仪,二则也可使众人信敬。像今天的这个人,真是僧格丧尽,与饿夫有何区别!
      我们又去普德寺参礼随喜,进禅堂挂单。晚上我们商议说,现在十月将尽,路上行脚太冷,不如在此暂住,春暖再走。次早吃完粥,向寺内都管讨单,他说:‘两个人一起都不能给单,何况你们是三个人。他又看著我说:‘钟板堂的香灯单,给你一个人。我笑著说:‘我这人粗手笨脚,不会剔琉璃灯。三人就收拾行李出了山门,我对成拙、觉心说:‘京城的丛林既然三个人都不给单,我们暂且各自分散过冬,约定在腊月三十日相会。听说宝华山重视学习经教,我想去学诵楞严咒。成拙说:‘我和觉心去祖堂,你学完咒就过来。我把蒲团与觉心换了一条卧褥,三人就分手了。
      我上到宝华山半坡时,太阳已落山,投宿石门庵。晚间喝茶时,我问主庵僧:‘听说华山很重视经教的学习,我想去。主人说:‘山中有一老首座师,是云南人,常在北都。来到这宝华山已十年,阅大藏经已三遍,最喜欢勤奋学习的人。我也曾随他学经。寺里人很少,有四位房头,幸好大家一锅吃饭,不另作菜饭。虽然三餐都是薄粥,来往朝礼铜殿的云水僧人,都接待食宿。你既然想住山研学,应须把身心放下,不要嫌那里清苦淡薄。次早上山,到了常住(即有常住僧人主管的寺庙),礼佛毕,便去各处随喜并礼见常住僧人一天。隐隐之中,感到这里很熟悉,似曾来过。拜见了首座师,顶礼毕,说明想学楞严咒。师问:‘你是什么地方人?出家几年了?这个咒应该预先熟读。我说是云南人,刚出家就到江南来了,又不识字,所以没有读。师就答应了,说:‘你既来山中,可以去行堂(洗碗送饭等杂活),在厨房安单(住下)。
      到了十一月,天寒地冻,清洗了的碗叠在一起都冻成一块,难以分开,我就每次洗完后,用干净布擦干,第二天早上用时,容易分开。水单(挑水)一人供应不暇,我也帮著挑水。厨下典座(管理厨房事务之僧)法号了然,年轻伶利。另有房头(掌管库房之僧

十七章:文殊智慧号第一,见月自漫言一梦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