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一章 用意[1/2页]

幸与君相逢 木子李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肃宗29年6月18,乃是钦天监原定的出征吉日。然而此刻,领军征讨的主帅——燕王宇文澈,却与宁王宇文轩共坐在中恒殿之上,陪同皇帝一起宴请远到的蒙古王公——乌兰穆特巴图。
      这顿宴,宇文澈吃得气闷万分。他在五军都督府操练了大半个月,眼看着出征在即、大事可成,蒙古那边却突然传来消息:一向胆小如鼠的巴图居然率了队亲兵,趁着夜色把表侄赫哲济朗乱刀砍死。可怜这个粗率莽撞的蒙古大汗,在美人身边都来不及吭上一声,就被活生生割下了脑袋。
      此次,巴图就是带着人头匣子,率一骑亲随,日夜兼程,硬是在燕王出征之前,赶到了京城。早得消息的洪康皇帝大喜过望,非但没有怪责于蒙古,反而对乌兰穆特氏大加封赏。而巴图因手刃逆贼有功,已得皇帝口谕,只待返回蒙古,就能立刻荣登大汗之位。
      这一场迫在眉睫的兵祸,居然如玩笑一般,立时烟消云散。此时的宇文轩,终于舒展开眉头,如同虚脱了一般,软软地靠在椅上。这些日子来,他惶惶不安,真如丢了魂魄。对礼、户部的众多差事,他只是草草应付而已。一颗心,七上八下的,时刻浮想联翩:一会儿猜疑发往蒙古的信函是否被人中途截下,一会儿担忧自己措辞不妥,不能说动素来怕事的表叔公,一会儿又害怕燕王提早发兵,抢在巴图起事之前灭了乌兰穆特……就连素来交好的副帅于寿通,也不知为何,对他敬而远之,在都督府里闭门不出,陪着宇文澈日夜操练兵马,竟像是准备倒戈的模样。
      种种事端,一齐沉甸甸地压在肩头,令他绝望至极。偏偏父皇又对燕王的进军方略欣赏地很,屡次在朝堂上大加褒奖,把他刺得几乎站立不住。可怜他脸色苍白地强忍到散朝,如堕炼狱,而皇帝却始终不动声色,没有多看他一眼。
      他在心里默念了一遍经文,调整好呼吸,慢慢挺直了脊梁。然后,用眼角余光瞟了瞟右侧的宇文澈,脸上露出了淡淡笑意。
      宇文澈紧握着酒杯,满脸的失落、愤恨。他猛地灌下一杯酒,然后恶狠狠地瞪着巴图,桌下的拳头越攥越紧。巴图却置若罔闻,只回他憨厚一笑,然后恭敬地立起身,向皇帝敬酒。
      宇文澈忍无可忍,咬牙硬撑了一个时辰后,以担忧侧妃身体为由,向父皇请罪,先行离席。
      他刚走出顺祯门,却被一个宫女拦住,说是得了惠贵妃的懿旨,请燕王进娉婷宫。宇文澈料想皇帝还要在宴上耽搁一些时辰,沉吟片刻,便随着宫女而去。
      惠贵妃背对着他,正凝神抚弄着花草。宇文澈慢慢走近,跪下问安。
      她转过头,上下打量了儿子一眼,道:“呦,今日澈儿的脸色可看着不对啊。”
      “母妃!”宇文澈愤恨地回道:“您没见到宴席上,巴图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儿子真恨不得冲上去,敲碎了他的脑瓜。这还不算,父皇居然当着众王公、大臣的面,笑吟吟地说什么——乌兰穆特氏本就是皇亲,历来对朝廷忠心耿耿,巴图能深明大义、剿灭叛贼,堪称众臣表率。还说儿子,不久后将为人父,原就不忍派我出征。哼,真是圣心难测,父皇前几日还赞我顾全大义、为国效忠,如今又把事情翻过来说!这不是明摆着打儿子的脸?!这口气,儿臣实在咽不下!”
      “咽不下,也要咽!事已至此,光气恼有什么用?你可细想过,是哪里出了纰漏?”
      宇文澈抬起头,望着惠贵妃片刻,然后

第六十一章 用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