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珠玑夫人放下手中的书卷,乃《封神演义》也。微风徐徐吹来,翻动着案上的书页,微微叹气,双手揉搓着太阳穴面露愁苦之色。此时,鸿缨年纪尚幼,未及若冠之年,见母愁容便上前询问:“母亲,何故面色甚为难看?”
“来,鸿缨,”拉住鸿樱的手,敲敲《封神演义》的封面,“娘问你,若让你饰演其中人物,汝愿扮谁乎?”
“儿臣愿扮演周文王姬昌之次子姬发,使强穿甲,披挂上阵,替天行道诛灭昏庸纣王拯救天下黎民百姓!”鸿缨用有些稚嫩的嗓音表态道。
“很好,很好,如此甚好!鸿缨不愧是我的儿子!”珠玑夫人赞喜。
“可是,娘,为何要面带愁苦,儿臣听话懂事、用功读书,让娘亲高兴!”
“话虽如此,只是娘心坎儿之苦,非尔所能排解!”
“儿臣愿意替娘亲分忧!”
夫人望着眼前半大小子的宝贝儿子,摸摸他的头发,欣慰地说;“好,好孩子,怎么乖巧懂事也不枉娘辛辛苦苦把你带大,寄予厚望,等你若冠成年,娘才能完全放心。你父亲心狠手辣,尽使些阴毒手段残害忠良,和当年的商纣王、申公豹、妖妃苏妲己又有何分别!多少忠良之士、无辜百姓都死在他的酷刑之下,还特地编纂《罗织经》来折磨人,和那些炮烙、袃盆无分别!”
“娘不要难过,待孩儿长大成人之时,定弘扬正义、压制恶人!”
珠玑夫人擦擦脸上的泪痕,嘴角绽放出淡淡地微笑,“好,好,等你若冠之时,娘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心底里却在彷徨,盼我的鸿缨,尽快长大。
一只黄鹂从窗前飞过,探头探脑地鸣叫着,落在院子里的君子兰花缸上,又飞向老爷的书房,叽叽喳喳地叫着,站在“富丽堂”的匾额上,向堂内望去。来大人、周兴、索元礼正端着华丽的茶盅品着香茗,周兴把玩着大拇指带得玛瑙扳指,徐徐开口道;“只怕,张虔勖那小子不肯轻易就范。”
索元礼突出丝丝烟息,斜眼瞧一瞧目光中充斥着期盼与渴慕的来大人,不禁一笑。“有咱们的《罗织经》在,不怕他不招供。”
“可是。。。。。。张虔勖毕竟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又身经百战历练有佳,屡次出征吐蕃、匈奴杀敌无数,即使他不堪忍受“突地吼”等酷刑,被屈打成招,以他在女皇陛下心目中的地位,也说不定不会相信我等,不仅没把他搞垮台,还会令陛下不再信任我等。若如此,你我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
来大人愤然拍案,“今日早朝,偏偏有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当我去路,实在可恨!”依旧记得早朝时分狄仁杰的苦口劝告。
“何许人也?单干阻挡大人去路?!”周兴惊诧。
“还不是狄仁杰那鼠目寸光之辈!别以为替皇帝陛下办事就了不起,自我当选总长以来他处处为难,哼,早晚有一天,也要让他好看!”
“呃。。。。。。这个。。。。。。”周兴与索元礼互使眼色,后者淡然应答:“大人此番目标实为张虔勖,当目标明确万箭齐发,狄仁杰,日后再加以报复也不迟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嘛!”
“言之有理,只是。。。。。。既决意除掉张将军,却不知证据何在?信口雌黄,难令女皇相信。”周兴继续发问。
“不劳二位大人费心,此事来某人已有些眉目。还记得大唐与吐蕃青海之战否?大唐以18万精锐兵马逼近吐蕃,可谓空前绝后,百济大将黑齿常之与本部将军李敬宗、刘审礼出征。吐蕃闻讯,即以名将噶尔。钦陵为帅,督兵严阵以待。七日,双方在龙支(今青海乐都南)交战。张寇帅精英,一日连取两阵,吐蕃军佯装失败,一退数百里。唐军轻率出击,刘审礼率领前队人马深入,屯兵于濠所。岂料噶尔。钦陵突出奇兵,猛攻唐军营帐。刘审礼率军抗敌,但是寡不敌众,未能突破重围,被敌军包围,四面楚歌。李敬宗身为主帅,非但没有积极迎战出击,见敌军众多,反而按兵不动以求自保。因此唐军前锋部队于九月二十日全军覆没,刘审礼孤军奋战未等到援军被迫投降成为俘虏。
李敬宗闻讯以后,仓皇逃窜狼狈撤退,率部下逃至廓州广威县西南的承凤岭(今青海西宁西南千户庄),凭借天时、地利——泥沟结阵自固。吐蕃追兵赶到后,先占据制高点,形成居高临下之势,后以优势兵力围攻唐军,陷唐军于死地。李敬宗无计可施,只得率部下坐以待毙。大将黑齿常之见形势对唐军极为不利,便在深夜,亲自带领五百兵士敢死队,偷袭吐蕃兵营。
吐蕃自恃兵众精良,又出师有力,便放松警惕未料到唐军此举,未曾设防。黑齿常之杀他个措手不及,吐蕃兵营顿时大乱,死伤三百余人,大败而逃。黑齿常之得以救出刘审礼,唐军才可回师复命。
后高宗责备主帅李敬宗怯弱畏战,消极防守,又乏于谋略才使唐军陷入被动挨打的绝境,因此被贬为衡州刺史,而部将黑齿常之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率猛士背水一战,力挽狂澜使唐军化险为夷,勇气可嘉,擢为左武卫将军,兼检校左羽林军,充河源军副使(今青海西宁东南),赐黄金、绢帛。因而黑齿常之成为抗击吐蕃的著名将领。”
“大人所言之事已载入史册,人尽皆知,只是,此与反张寇又有何紧密关联?莫非大人想要利用黑齿常之,让他污蔑张寇?”索元礼也有些不解,遂问。
来大人唇角上扬,“非也,且知起初张寇二战而胜,才使唐军轻信敌人势单力薄,
刘审礼方才轻率进攻,突遇吐蕃奇兵,才招来后来的兵亡人退?”
“那,大人的意思是,凡此种种,都是张寇故意所为,意在混淆视听使唐军陷入敌人圈套?”周兴明了来大人之意。
索大人添油加醋;“而诱饵,便是张寇之勇猛,既然如此,我们倒可以拿此来做文章,张寇收受吐蕃贿赂,贪污王法、叛变,交战中故意先赢敌军,骗取我军信任,诱使我军相信敌方溃不成军,遂轻率出击,才致万劫不复之境地呀!”
听此一遭,周兴有些惊异于二人的狡猾奸狠,忙作揖,“二位大人英明神武啊!张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何等风光高贵不想最终居然落得个骂名,实在可笑。”
来大人眉毛一挑,“莫非周大人有所赐教?”
“当然,经二位大人开导,周某人茅塞顿开。吐蕃属偏僻蛮荒之地,当年太宗李世民只要以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赏黄金、白银、粮食、牲口、奴婢奴仆,便将吐蕃收买,其数年不再侵犯大唐边境。由此可见,要将这帮子蛮夷收为己用绝非难事,以你我今日之俸禄官位,只需稍加赏赐便可将其收买——诬告张寇乃乱臣贼子,不忠不义之士。”
来大人继续出谋划策:“里应外合才是妙计,不妨同时收买他的几个心腹部下,以将其叛国罪孽落实。等一下,他的心腹门客——修翾,似乎可以贿赂,只怕他。。。。。。”
索元礼非议;“不可,修翾万万不可,此人宁可死,也绝不会背叛张寇,而且必须杀掉他,否则后患无穷啊!”
“这样说来,他倒也是条汉子,只是事到如今,还有什么评论的必要呢!只是,李敬宗那里,依我之见,他被贬已久,一定郁郁不得志企图东山再起,既然要冤枉张寇,何不让他帮腔,加强张寇的确私下串通吐蕃的罪名呢?若女皇陛下质疑,他可以说,当时高宗气愤即使他明知实情却也不敢奏明,直到今日才敢站出来据实相告呢。”
“妙计,实为妙计!哈哈哈哈哈。。。。。。。”三人捋着胡须,眉开眼笑乐作一团。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狼狈为奸、蛇鼠一窝。
不肖几日,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告密函便纷至沓来投入铁匦,监察史长来俊臣率领手下奉女皇之命连夜拆阅了密函,令人惊异的是,密函皆对准一个人——将军张虔勖,连同其所在部队、同僚范云仙极其部队皆被指控为乱臣贼子,意图谋反。
第二章 由盛及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