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军队等级
没错,正如我所想的,徐庶等人就是被诸葛亮的连弩吸引而来的。或许其它人对于诸葛亮并不怎么了解,不过徐庶与庞统这两个与诸葛亮同窗许久之人必然是知道,诸葛亮还有爱好发明这一嗜好。而且可以这么说,诸葛亮所出,必然是精品。于是徐庶与庞统在知道诸葛亮来献连弩之后,便是相约前来一观。而在路上,他们也是遇到鲁肃与陆逊,于是便有了四名军师同来之事。
在前厅,我也是迎上了四人,或许是对于诸葛亮新出之物有所期待,庞统一进来便是说道:“孔明啊孔明,如今又是有何物,却要单独呈上却不给吾等观之?”庞统说完,徐庶也是大有同感地点了点头。想来原先诸葛亮所制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先给他们几人看的。
诸葛亮听后,也是苦笑着说道:“亮做出两样弩弓,一大一小,大者体积巨大,乃防守之利器,乃是成功之作;而小者虽为进攻之器,却不够完善,故而无脸拿于汝等官之。”
听闻诸葛亮如此说,不但是徐庶、庞统很惊讶,就连鲁肃与陆逊也是相当地惊讶。虽然他们接触的时间很段,不过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都是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如今诸葛亮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他们也不一定能够解决。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诸葛亮为什么要拿一个半成品来找我。
我见他们四人满脸疑惑的神情,于是说道:“孔明已把连弩交由备,仅是羽箭难以生产。且子仲欲荐一名铁匠,备想交由此人,希望能够解决次问题。不过明日还请诸位至校场一观大弩之威。”
听完我的结实,几人才是知道诸葛亮打的是什么主意。正在这时,便有家丁把拣回之弩箭与连弩一并呈上。见此我也是把连弩放在桌上。并且把它的优缺点一一说了出来。当我述说之时,他们也是听得异常仔细。
而当我说到可以连射之时,庞统更是拍案叫绝,只听庞统说道:“此弩若仅装备千人规模,其威力还在万人之上,当务之急,乃是解决箭羽之问题。不过铸造一事统实不了解,哎……”最后的那一声叹气。完全说明了此时庞统内心的遗憾。不但是庞统,其余几人也是看出了此弩地最大威力,也是纷纷对此弩不能立即上战场惋惜不已。
对此,我也是很无奈,希望到时候郑浑能有什么好办法吧。既然这个诸葛连弩暂且不能使用,那么我们的注意力就不要集中在这上面了,而且现在五名军师都是在此,那么我所想的等级制度正是可以征求下他们的意见。接着再向全军推广。
于是我说道:“连弩之事暂且搁置一边,箭羽之事,吾等皆乃外行,还是交由行家解决。而如今汝等五人皆在此,备有一策欲与汝等商议。”说完。便是把我先前所想的军队体系与分等级制度说了出来。而且我还那一部之具体人数说了出来,那就是五千人组成一部。
当听完我的计划,几人都是陷入了沉思。而徐庶则是当先说道:“如今主公麾下共有马步大军近二十余万,如按主公所分。便有近四十余部,不知主公欲分多少甲等,多少乙等?”
我听后也是想了想,觉得甲等是对士兵没的一个莫大地鼓舞,那么就不应该泛滥,不过也不能太少,那么就取五分之一,八部吧。于是我说道:“甲等八部。乙等十四部,其余皆列为丙等。如后期有增加军队,甲、乙等部队则再行增加,汝等以为如何?”
“主公此法虽妙,不过如一支部队被列为丙等,岂非令将士寒心,而再无翻身之日?”诸葛亮也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我听后也是笑道:“孔明怎会有如此之说,甲、乙、丙三级仅乃是为部队划定界限。备从未想过只让甲等部队上战场。而分此三等之目地。乃是令士兵很互相鼓励,并且为其树立一目标。让他们因此而努力,这样让我军之战力得到加强。况且甲等部队就并非永久是甲等,也可能降为丙等,这些等级皆是依照战功而定,并非人为之。”
“主公如此之说,定然是有其奖惩制度,不如一并说来,吾等也好做个参照。”鲁肃说道。
“正如元直所说,我军现有近二十余万人,而备欲将其重新打散,组建成四十余部,分由一些将军统领。而在开始之初,全军皆乃丙等,待其后若有战事爆发,则是按各自军队之战功累积,最后再分列等级,以此来激励全军之战斗。”说完,我条理了下思绪后说道:“自然,三等之中,其军饷发放也是不同,丙为基数,乙等则是
第二百一十五章 军队等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