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零七章 围歼阿济格(三)[2/2页]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透湿,虽然这一来连携带的火药都淋湿了,不能使用火枪射击,但这时的清兵根本就不堪一击,直接用刺刀就可以解决战斗了。有不少华军的士兵觉得刺刀使得不过瘾,干脆把火枪背好,拾起清兵扔弃的刀枪武器,追击砍杀着清兵。
      一直激战到了晚上七时左右,清军终于放弃了淮河南岸的阵地,退到了淮河北岸,并且烧毁了架设淮河上的浮桥。当然这时候,淮河南岸还留下了不少的清军士兵,基本都选择了向华军投降,也有少数趁着混乱,逃出了阵地,四散奔逃。不过这时渡店村也几乎全都被大火吞没,根本就无法扑救了。
      到这时,清军淮河南岸的阵地全部失守,五万守军阵亡了两万余人,逃回到淮河北岸的清兵只有一万二三千人,其余全部都成了华军的俘虏。而华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一天的战斗,阵亡的士兵竟高达千余人,另外还有三千多人受伤,其本退出了战斗。
      而被淸军用来当作阵地的洪洼村、尹山村、渡店村这三个村子,也都遭到了严重的损毁,洪洼村、尹山村的房屋被毀坏了大半,而渡店村几乎是整村被毁,另外三个村共计二八十余户人家,一千三多的人口,战斗结束之后,竟只剩下二三十七口人,由其是渡店村,全村后仅仅只剩下十三个人。
      但不管怎么样,占领了清军的淮河南岸阵地,也是实现歼灭阿济格部计划的重要一步,成进也立刻下令,让今天的战斗,作为预备队的第十八军立刻渡过淮河,増援淮河北岸的部队,同时又命令其他华军的士兵,战场四周找清军的残余士兵,同时也收陇看押抓获的俘虏,而随军的民役也进入战场,进行清扫,掩埋尸体,收集缴获的战利品等等。
      ――――――――分割线―――――――――分割线――――――――
      就华军淮河南岸向清军的阵地动进攻的同时,淮河的北岸,华军也同样向清军的阵地展开了进攻。
      淮河北岸的战斗同样也进行得十分惨烈,华军通过前期的土工迫近战术,一举突破了清军息县北面的两个阵地,双方也阵地里展开了激烈的拉据战,随后息县的西面,华军也同样杀入了清军的阵地。激烈的战斗一直进行了八个多小时,从清晨一直激战到下午四时左右,清军息县有两个村孑的阵地被华军攻破,但还有三个村子的清军牢牢的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将攻进村里的华军击退。
      这一天的战斗,北岸的华军阵亡人数也达到了五千,受伤的也有三千多人,而清军一方的伤亡数字合计也接近万人。如果算上淮河南岸的战斗,这一天的时间里,双方的伤亡合计竟超过了五万余人,这华军和清军的交战史,也是十分罕见的。
      不过清军淮河北岸的阵地要比淮河南岸要大得多,虽然失守了两个村子,但对清军的整个防线来说,造成的破坏并不算大,华军离息县还有一段距离。
      但就当天晚上,淮河南岸阵地失守的消息,也传到了北岸的各军。阿济格也息县城里招集众将,商议下一步的打算。
      其实现众将都十分清楚,南岸的阵地失守,北岸也难以保全,因为华军南岸的三个军可以马上投入到北岸的战斗来。而现摆清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继续息县固守,等待援军。现清军淮河北岸的兵力约有接近万人,火铳兵二万余人,火炮三余门,而且粮食、弹药都十分充足,如果继续坚守,支撑三到五天,还是做得到的。但到了这个时候,包括阿济格内,谁对援军都己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第二条路是趁着华军南岸的兵力还没有北调,立刻动突围,大家各凭本事,能够突围出去,就算是走远,突围不了,就只能自认倒霉。当然众将也都十分清楚,能够成功突围的,绝对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马,很可能都死华军的枪炮之下。但毕竟突围还是有一线机会,因此众将大多数都赞同突围。
      阿济格见状,也决定事迟疑,如果要突围,就不能等到天亮,今夜就连夜突围。于是也立刻分派人马,约定五时分,从息县的三个方向,同时突围,至于那一路能够突围成功,就只能各安天命了。

第一零七章 围歼阿济格(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