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二章 合围(三)[1/2页]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军的突围计划是分三路,分别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行突围,不过其只有一路是实,另外两路都是虚张声势,吸引华军的注意力。
      俱体的计划是由汉军将领刘武元率领三万人马,先从正北方向进行突围,等半个时辰之后,再甴汉军将领士朝璘也率领三万人马,从正东方向进行突围,这两路人马动突围之后,必然能够吸引住华军的大部份吸引力,然后清军再集精锐人马,从西路突围,如果能够突围成功,就赶到真阳县去驻守,然后联合尼堪、韩岱两部的人马,再作下一步的打算。当然对刘武无和士朝璘自然不能把实底交给他们,同时阿济格还严令这两人,必须奋力死战,不得退缩。致于清军突围成功以后,这两部人马的命运如何,阿济格就直接无视掉了。
      布置好了之后,清军也马上分头开始行动,上午时左右,刘武元率领三万人马,率先向正北方出击。清军走出息县还沒有五里路,就遇到了华军的拦截部队。
      守卫正北方是南京军区的第十七军,因为这时时间太紧,十七军的士兵们根本就来不及挖战壕,填泥砂袋,因此只能直接排出三排连射的阵型,阻击清军。而清军也知道,突围能否成功,就此一举,也拼命的动进攻,双方很快就展开了激战。
      李定国是息县以东的地段渡过淮河的,因此率先视查的是华军东面的防线,息县东面驻守的是第十一军和第二十军,因为这时清军路的进攻正打得激烈,而东面的华军正抢挖战壕,修建防线。
      清军会马上选择突围,这一点早就李定国的预料之,只是这一次路的突围进攻,是不是清军的真实突围方向,或者还是虚张声势,声东击西,都难以判定。单以作战经验而论,李定国华军的诸将之,可以说是无出其右的,早他加入华军以前,就巳跟随着张献忠,不知经历过多少生死战斗了,由其是突围战,是家常便饭一样。
      因此李定国也立刻下令各路部队,都要严加防守,不能因为清军向北方动进攻,其他地方就可以放松警惕。同时李定国也对东面的防线加紧调整,并且绘制好详细的阵地兵力分布示意图。同时也准备调动兵力,主动向清军动进攻,以牵制清军的突围。
      布置好这些事情之后,李定国就准备赶到路去,指挥那里的防守,并且建立自己的战前指挥部。因为路坐镇,有利于对全局号施令。
      就这时,十一军的军长程培经来向李定国报告,原来清军间,有人来与华军进行联络,想要进行火线起义,希望华军能够予以接纳。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李定国也不禁十分高兴,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对华军来说,当然是大有利处,因为这个时候,清军间如果有一部份人马动火线起义,向华军投诚,不仅对清军的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对打击清军的这一次突围计划,稳固住华军的包围圈,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也立刻下令,接见来与华军联络的人。
      想动火线起义的,就是原来耿仲明部的人马。
      耿仲明被抓的时候,部众大约有四万余人,其自己的本部人马和原属于吴三桂部的川军各有二万,因为当时耿仲明部下还有川军的主要将领,也都被抓,或者被遣返回川,只剩下一些下级的军官,也无人站出来带头,而且又迫于清军的压力,只好全部都愿意听从清廷的命令,被划归阿济格部。而阿济格也对耿仲明部并不放心,因此将耿仲明部全部打乱分散到各军之。
      不过清军的各军建制本来十分完整,而且时间紧迫,因此这四万多人马也不可能被完全分散,安插到各军之去,只是分散成二三千不等的队伍,并仍然还是由原来耿仲明部的将领统领。
      当然按阿济格的想法,四万大军分成十几个二三千的队伍,也确实翻不起什么大浪来。而且随后开始豫南战役,这批耿仲明部的军队也确实不敢违抗阿济格的命令,让他们干什么,都老老实实的干什么,绝不敢有丝毫的怨言,因此像一些冲锋

第九十二章 合围(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