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死、充当炮灰之类的活,清军就全部分派给耿仲明部的军队干,结果仗打到这一步,耿仲明部的军队阵亡的人数己经超过了万人,占清军总阵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但这是豫南战役的开始阶段,从表面上清军连战连胜,长驱直入,因此原耿仲明部的士兵们就算心里不平,但也不敢有任何的反对意见。
而清军打到淮河边的时候,华军开始加强了抵抗力,逐渐扭转了局势,由其是昨晚一夜之间,华军全面出击,一连攻破了清军左右两翼的阵地,并且将清军包围起来,战场的局势出现了,于是一些原来耿仲明部的将领士兵们也开始有了別的想法。
阿济格制定了突围的计划之后,付责东路突围的士朝璘手下有三支原耿仲明部的军队,三名主将分别叫李江、陈作伟、张鸿。他们原来耿仲明部,都是游击将军,其李江和陈作伟都是耿仲明的本部部将,而张鸿是川军部将、这时三人合兵,大约有五千人马。
因为出身相同,三个人也常聚一起,议论局面,同时也泄自己对清军的不满。而这一次士朝璘奉命东线突围,也下令他们三人付责第一批进攻部队,先向华军动攻击,目地当然还是拿他们当炮灰使。得知自己将随士朝璘突围之后,又被派去打头阵之后,三人又聚一起,而这一次商议的,是向华军投降。
李江和陈作伟是耿仲明的旧部,对华军也了解得便多一些,因此两人也认定,清军现败局己定,自已不能跟着清军送死,主张马上向华军投降,根据华军投降制的规定,现还能算一个火线起义。而张鸿还有一些顾虑,因为清军突围,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但李江一句话:“突围成功了又有什么用,咱们清军里面,也还不就那样,就算这一次不死,指不定后面那一场战斗还是当了替死鬼。”
听李江这么一说,张鸿顿时也无语了,于是三人立刻商议了一番,因为现马上就要开始动突围了,因此三人各自派出一名心腹亲随,去找华军联络投诚的事宜。并且请华军派兵接应他们。
听完了三人的讲说之后,李定国也基本能够判断,投诚有七成以上是真,不过也不能全信,说不定这是清军使的诈降计,先骗取华军的信任,以为清军是真的投降,所以放松警惕,等接近了华军的阵地之后,动突然袭击,打华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必需要作好一切的预备,即能够接纳清军的投降,又要防止清军使诈。
于是李定国和三人约点好了接应的地点,同时也提出自已的要求,一是对李江、陈作伟、张鸿三人的投诚,可以按火线起义标准,并享受相应的待遇,华军绝不会食言,二是投诚的过程,清军到达接应的地点前,绝不许开枪,一但听到了枪声,华军将视清军诈降,并对清军动攻击;三是华军接应到清军之后,清军必须放下所有武器,空手进入华军让出的阵地通道;三是进入华军的阵地之后,将接受华军指定的地点驻扎二到三天的时间,等待华军的整编,但没有华军的命令,绝不许离开。
为了表示华军的诚意,李定国也派了三名侦察兵,随三人返回清军,和李江、陈作伟、张鸿三人面谈,同时一但他们决定投诚,也由这三名侦察兵付责沿路上与华军进行联络。
等这个人返回到清军的驻地之后,李江、陈作伟、张鸿等得都有些着急了,因为这时轮了东路动突围的时间已经到了,士朝璘已命人来催了两次,由其是第二次,语气十分严厉,要求三人马上出兵,否则就立刻以军法从事。而且来使就三人的军营里,等着三人出兵。
得到了华军的明确回复之后,三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华军是接受了自己的投诚,并且也同意算火线起义的标准,这就非常不错了。至于华军提出的另外三条要求,李定国派来的侦察兵也再三向他们保证,这些要求是是为了防止万一,只要是三人真心投降,就不必担心自己的安全。而现三人也别无选择,只能全部按受,是福是祸就听天由命了。
~
第九十二章 合围(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