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开封离息县也不过七里地的路程,多十天,清军还可以从开封再来五万左右的援军,现也不知道豫北战场进行的怎么样了,攻克了大名府没有,能不能牵制住开封的清军,而且就算华军豫北战场攻克了大名府,也并不一定就会把清军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北方,也许多尔衮会先出兵解救阿济格,然后再向北方进军。如果真的让开封再派来援军,对豫南战场来说,压力可就相当大了。弄不好还有可能被清军打一个反扑。
因此现华军不仅要包围阿济格部,还要至少留出一个军来付责阻击清军的援军,虽然包围了阿济格部,但想要将其围歼,难还不小。成进和李定国背付的压力和面临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
而包围的前一二天时间为关建,因为华军对清军的包围刚刚形成,而且又是晚上完成的,不仅兵力布置上有很多问题,并不十分合理,而且各路部队都沒有建立起阻击清军突围的阵地,因此如果清军这个时候选择不顾一切,全力突围,确实很有可能立刻突围成功,虽然说清军有可能会损失一部兵力,但也总比全军覆没要好很多,而对华军来说,这一次围歼战就成了虎头蛇尾。达不到终的战略目地。
于是成进和李定国两人一面将战报回南京,一面也立刻开始布置起来,先由李定国带领一个师和骑兵师立刻赶到淮河北岸去,快将淮河北岸的包围圈布置合理,并且修建好阻击阵地,同时也加强淮河北岸的兵力。而成进淮河南岸继续对清军的阵地动进攻,牵制清军的兵万,另外成进又命令工兵立刻开始淮河上架设浮桥,今天以内,一定要息县的上下游各架一座浮桥,以保障华军淮河两岸的连通。
分派完毕之后,两人也马上分头行动起来。成进立刻下令,向清军的南岸阵地动进攻。
――――――――分割线―――――――――分割线――――――――
果然,就李定国率军刚刚到达淮河北岸的时候,清军就展开了突围。
原来天亮之后,阿济格也知道自己被华军包围,因此也招集众将商议对策。
有人马上就提出,就原地设守,然后立刻派人去通告尼堪、韩岱,让他们赶到救援,等援军到达之后,里应外合,一举突围成功。
大部份将领都反对原地待援,而是主张立刻突围,因为尼堪、韩岱的援军赶来,至少也要二三天时间,而现华军的包围圈刚刚形成,立足未稳,也沒有建好防守阵地,正是清军突围的大好时机,如果缓个一二天,等华军准备好了这些事情之后,就算是尼堪、韩岱的援军赶到,也未心能够轻易突围。因此现就突围,同时也派人给尼堪、韩岱送信,让他们快来增援,那怕不能突围成功,也能削弱华军的防守,等尼堪、韩岱的援军赶到以后,里应外合,也就能够一举突围成功了。
阿济格显然是倾向于这个主张,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别人的身上,显然是阿济格不能接授的。
但这时阿山认为,应该放弃淮河南岸的阵地,将南岸的部队都调到淮河北岸来,集兵力突围。
但这个建议遭到了阿哈尼堪的反对。他认为先清南岸还有大批的物资和红衣大炮,如果将南岸的兵力全部调到北岸来,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而现多拖一分钟,华军的防线也就能稳固一分,淸军绝对拖不起,而从现情况来看,华军是分南北两线,同时对清军进行包围,因此华军南岸同样也保留着相当的兵力。如果清军放弃南岸,将兵力都调到北岸来,那么华军也同样可以把兵力都调到北岸来堵截清军,这么看来放弃淮河南岸的阵地,未必就是上策。相反清军淮河南岸已经修筑好了坚固的阵地,完全可以留下一部份兵力守住南岸的阵地,拖住华军的南岸兵力,并逐步开始搬运南岸的物资,等北岸突破成功之后,正好可以一起运走,同时南岸的士兵还可以付责断后。远比马上就放弃南岸阵地好。
阿济格考虑了一会儿之后,也终于同时了阿哈尼堪的意见,先保留南岸的阵地,并立刻北岸实施突围。
~
第九十一章 合围(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