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卷 三:(尔虞我诈)第七十七章 :有话直言[2/2页]

兵戎 伐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痛斥却笑了,他笑后却是去找杨坚报不平,结果竟是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
      原来杨广派人痛斥宇文士及后又丢出一个甜枣,说是宇文士及如果能够将功赎罪,那么他就去向杨坚讨来一位公主,让宇文士及成为驸马。
      远在草原的杨素听说了之后感到很愤怒,他像是和宇文家有着深仇大恨那般,竟是直接上书大兴要阻止宇文士及成为驸马,明言“此子不堪大任”,结果战事还没有结束,一个领军在外的重臣却是和在朝的大臣吵了起来。
      说来也十分诡异,杨坚在知道杨素和宇文述因为一件八竿子都还搭不到的事情大吵竟是十分开心,他认为几个重臣不合才符合皇室地利益,有心让几个大臣吵得厉害一些也就不闻不问了。
      前方战事并没有因为大臣之间的吵闹也就停止。
      燕荣被罢之后,右武侯一军就成了杨广的亲军。
      这位想要用军功说话的殿下二话不说,在右武侯一军到达灵州,只是经过三天的修正就又向北方开拔。
      在开拔之前,杨广给杨素去书,言明要给突厥一个深刻的教训,这一次作战将直接趁着得胜之势出战草原,一定要将都兰可汗和达头可汗两部彻底击败!
      杨素有着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的美名,他有意助杨广登上帝位,见杨广要灭突厥两部立威也欣然同意。
      杨素治军极严,其部如有违犯军令者,立斩不赦,而绝不宽容。他还有一个怪习惯,那就是每次作战前都寻找士兵的过失,然后杀之。每次多者百余人,少也不下十几人。
      战前杀人以儆效尤的事情多了也就有了一个怪称流血盈前,而杨素却从来都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依然是言笑自若。
      两军对阵时,杨素先令一二百人前去迎敌,若取胜也就罢了,如不胜而败逃者,无论多少,全部斩首。然后再令二三百人迎敌,不胜则照杀不误。所以杨素地部下对他极其敬畏,作战时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战无不胜,称为名将。
      杨素这时正受宠幸,隋帝杨坚对他言听计从,所以杨素征战地将士,都微功必录。而其他的将令虽有大功,但都被文官谴却。所以杨素虽严厉凶狠,但由于他能够恩威并施,所以将士皆愿随其征战。
      左武卫和右武侯两军会师,不日高也率着左领一军前来。三路会师,总兵力达到四十六万。
      兵力鼎盛,又有获胜之威,按照道理隋军应该马上进军草原,但是却在补给上出现了问题!
      杨广速报大兴,直言不讳地直接向帝国皇帝抱怨朝廷不厚待有功将士,杨坚看后非但不怒反而大笑,逐令有关臣工督办粮草,这总算是让帝国中枢回归正常,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粮草。
      开皇十九年十一月初,草原一队骑兵驰入隋军大营。
      启民可汗亲身亲来晋见大隋征伐突厥大元帅,他见到杨广后二话不说马上以臣子之礼跪拜,哭诉都兰可汗和达头可汗的罪行,请求天朝征讨大元帅为他做主。
      如此作态让杨素、高等军中大臣看了十分不喜,而素来极度唉面子的杨广却是被启民可汗的那番作态糊弄得很喜悦。
      杨广告诉启民可汗:“放心!本王自会为你讨一个公道!”
      启民可汗听了自然又是做出感激泣涕的姿态,连连拜谢。
      事后,杨广招集陈宗泽、来护儿等本来晋王府的心腹,他这样说“有启民可汗来,我军进入草原作战师出有名了”,模样甚是得意。
      经过几个军旅生活又亲眼看见战场惨烈的陈宗泽借着醉态问:“阿摩兄觉得那样做很对?”
      杨广笑嘻嘻点头。
      陈宗泽又说:“我军作战是为守护国土,不是为启民可汗讨回公道;我军深入草原作战是为了严惩犯边之敌,不是为了启民可汗而战。”
      来护儿和许多人听后忐忑地看向杨广,深怕这位极爱面子地殿下发怒。
      杨广本来也是被说地极没面子,下意识就要怒喝。不过在他看见陈宗泽眼神清澈后却沉思了,良久才说:“鸿杰说得对,是本王错了。”
      陈宗泽笑,其他人却是见鬼一般地怔住了……

卷 三:(尔虞我诈)第七十七章 :有话直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