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卷 三:(尔虞我诈)第七十八章 :隋军出塞[1/2页]

兵戎 伐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隋军队因为补给的关系在原地龟缩了一个冬季,当春季来临时,草原到了雨季,这种季节十分的奇特,有一种叫过云雨的说法。也就是说雨来得快去的也快,十分没有规律,如此四十六万大军竟是又待到秋季才开始开拔。
      秋季,青草变得枯黄,风一吹卷起了枯草形成满天的草屑。某一些因为春季大雨没有干枯的地方,那里的草依然青绿,一坑一洼的凹地里满是积水,形成了范围极小的半沼泽地。它们在秋季中旬就会干枯,明天春季大雨之后依然会形成这般模样。
      光秃秃的矮山坡那头有草原最常见的鹰类突然惊叫飞向天空,依稀还能看见三三两两的草原野鼠惊叫着飞快地撇着爪子狂奔。地平线上出现了漫无边际的黑影,那不是被乌云遮拦出现的黑暗,而是有大量的军队在行
      绣着隋字和各军主将姓氏的旌旗迎风招展,无数士兵不断向前推进,他们是在杨广率领下向草原进军,准备讨伐突厥都兰可汗的劲旅。
      这一次大隋出动四十六万军队到草原作战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这里固然有晋王杨广想要建立建立军功的关系,其实也是大隋在高句丽一战失败后想要立威。什么方法最能威慑变得不安份的敌人呢?那当然是将主动犯边的突厥都兰可汗一部彻底地抹去!
      杨广带着军队已经出塞十余日,他们六天前翻越一种无名山到达较为宽阔的平原。暂短地休整后继续开拔,行走约三百里路途中遭遇的塞外牧人皆被左武卫的骑兵一个不留的杀死。
      杨素整军严厉,所以杀光牧人这不是滥杀与否地问题,他们在行军作战。为了保密和不被拖累速度根本不可能携带俘虏。再则杨素觉得军队深入草原作战,不雷厉风行一些哪能震摄其余的突厥各部?如此只有表现出强硬的一面才能使突厥人不敢帮助都兰可汗。
      在十万大军周围二十里内游荡着大隋的斥候,他们是军队的眼睛,是在对抗都兰可汗地游骑,也是作为游动岗哨的警戒线。首发?君?子??堂?
      由于事先征集了足够的马匹。但是为了不分得太散四十六万大军的行军速度是每天五十里左右。四十六万大军也再一次分成了三路,准备由杨广正面逼近,高和杨素从左右两翼推进,成一个包夹之势。
      大隋军队地每一名士兵在野外作战时都会随身携带可以吃三天的干粮。至少二十五斤的水。至于马匹的饲料就更不需要操心,这里有的是草。喂养河曲马的草料根本没有特殊要求,只要不是带有露水的草它们都愿意吃。战马不能食用带有露水的草,吃了会生病。
      杨广为了彰显威仪并没有骑马,他的座驾是一辆八匹马拉动地战车。草原地面极平,战车在奔动时并没有因为没有避震器而显得颠簸,他目光锐利地看向前方,那里有着一颗枯死地树,那些扭曲的枝干让树看起来像极是耸立在平夜里的厉鬼在张牙舞爪。看去有些碍眼。
      一匹快骑驰骋而来。骑士在杨广车驾左侧方勒马,他是一名斥候,回来禀告军情。跳下战马后他没有跪地,大隋的士兵没有动不动就跪的习惯。他作揖哄声说:“殿下,前方十六里处有一条河流拦断行军道路,军士已经在寻找较浅的河床。请殿下定夺!”
      定夺什么?当然是要不要让大军暂时停止前进,等待探出可以行军的河床再过或者命人寻找材料搭桥。
      杨广抬头看了看天色,这时才是正午过后的未时(大约是1点到15点)。离河流还有十六里远。他说:“你等继续查探河床。”转头对时刻跟随地传令兵又说:“命李填速来见我。”
      李填也是晋王府系统地武将之一。其人是陇右李氏的族人,因为善于骑兵作战颇得杨广地倚重。他很快来到。他对着杨广行礼:“参见殿下!殿下召唤末将有何吩咐?”
      杨广说:“前方有一条河流拦住去路,你的万人队是大军的前锋,命你在傍晚之前搭建好渡桥,让大军得以过河。”
      李填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不过还是领命而去。
      尽管已经有骑兵在寻找较浅的河床,但是行军打仗只依赖一项准备是大忌,杨广不算行军雏儿,他不止一次地领军作战,规模最大的当然是灭陈之战,知道凡事必须做多种准备。
      到了傍晚时,大军至河流旁。游骑兵

卷 三:(尔虞我诈)第七十八章 :隋军出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