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章 送别 3[1/2页]

老去的1984 忆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日子在准备好的人心里,不快也不慢,稳妥按部地向前走,堪堪三月,泗城已然入冬。初冬时节,冻硬的泥土将秋天时尚且残留在空气中的最后一丝暖意也沉压在地壳以下,于地表再覆上一层紧实的冷寒之气,这冬日的肃清之景便显现了。只有天上挂着的白苍苍的日头还辐射出一些热量,提点着人们关于温暖和希望的遐想。泗城地处华北平原,虽是近些年来华北的雾霾治理颇见成效,但泗城由于地形的特殊,中间凹,四周高,略似一个盆地,空气流通差,污染物不易驱散。自雾霾出现之前,空气较其他城市来说就比较差,到了冬季燃煤高峰期,白日里灰蒙蒙的景象更是常态。雾霾治理后,虽是较雾霾时代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在泗城人的印象里,冬天也总是灰沉的。然而今年的冬天有些不同,入冬已半月有余,天还总是蓝的,不似秋天那种清澈高远的湛蓝,而是像画倦了的作家随意敷抹上的蓝色,稍嫌寡淡,太阳自是白亮的光彩,遥远而淡薄,在天地万物皆已肃清下来的时节,这样的天空和太阳,会给牟脱一种崭新焕然的感觉。有一天母亲睡着后,她并无困意,坐在床边的兀撑子上无意间看到了外面的光景,令她想起时候住的房子是在三楼,光照很好。南面一间卧室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大大的原木色写字台,台面以妈妈的时代里流行的方式嵌放着玻璃压面,玻璃下压着几张那个时代大红大紫的明星照片,有男明星也有女明星,无论男女,皆是面若桃瓣,她儿时好奇,妈妈就告诉她:那时没有彩色照片,脸上的颜色也好衣服的颜色也好,都是洗出照片后人工上上去的。几张明星照片中间,还夹着一张妈妈年轻时的侧面照,一头烫发也是妈妈年轻时流行的式样,那张照片应该也是人工上色的,不过她觉得妈妈不仅是面若桃瓣,还笑靥如花。她上学时,写作业的间隙,总是喜欢趴在那张大大的写字台上看玻璃下压着的照片,以她有限的所知想象那个时代对美的追求,还喜欢趴在写字台上抬头向外张望,窗前除了绿色能遮光的窗帘外,还另外悬挂有一面白色镂空的窗帘,镂出的是仙鹤的图样。白天绿色窗帘笼在一边,白色镂空的却是一直挂在窗前,她向外张望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必是那些白色的仙鹤图景,然后再向外,便总是看到像今年冬天这样的寡淡蓝天,白亮日光,当然她不记得时候都是在什么季节向外张望的,但如今年冬天般的蓝天和日光却最深最明晰地烙印在了她脑海中。大概就因为这样的光景让她觉得一切都是新生般的崭新,新生般难以想象衰败和死亡的到来,仿佛落生后便永无去日。那时的妈妈也是年轻的,时代也还属于妈妈的时代,虽然妈妈命途不顺,但她的年华正盛,生活的底调就还是欣欣向荣的。她喜欢那段能让妈妈还欣欣向荣的时空。那张大写字台的上面当时还摆放着一台同样体型巨大的收音机,有两台黑白电视那么大,燕舞牌的,妈妈那个年代的名牌,还可以播放磁带和录音。牟脱那时也喜欢趴在写字台上听妈妈给她买的故事磁带。喜欢用废弃的磁带录下自己说话和唱歌的声音,妈妈有时也跟她一起录,录完后她们就兴致勃勃地一遍遍回放她们录下的内容,那时她的声音幼稚嫩,妈妈的声音年轻清亮。后来搬家时,那些磁带遗失了,但她和妈妈录下的声音却时时能在她脑海中回放,似近似远。那个当时她认为不会垮塌的图景,终于在岁月的麻木中一点一点剥落了,神思急转回到眼前,看着床上熟睡的母亲,她意识到:她和妈妈共同的时空确实快要结束了,如今只剩下妈妈那残破的躯体和宿住其中的尚未解脱的灵魂。眼中泫然欲泪,她埋下头,趴伏在妈妈身旁,闭上了眼睛。
   &nbs

第四章 送别 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