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仰仗他保护自己一家安全,见他发话,自然没口子赞成。
而那金城公主也不多说,迎着朗日则布暗示的目光,随手从袖子中掏出了一个羊皮卷。却听她漫不经心地道:“大家便拿去过目罢。是否属实,自有分晓。”说着,便将纸卷交给身边的琴儿,由她拿下去递给了在场诸人。
当先由几大家族的细心之人首先查看,之后再传阅给其他人。只是正当众人看得起兴时,只见一名禁卫匆匆入帐,来到朗日则布身边,低声将城外攻城唐军描述了一番。
朗日则布听罢,肚里一笑,口中却凛然道:“启禀大妃,侧妃,诸位大人,唐军已经增强攻势,末将身负守城重任,理应前去察看。是以,今日之议,末将全由大妃做主。”言毕,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众人一听,心中惊惶,当下便有人也不看那诏书,只匆忙跟着他上城察看去了。
一时大帐之中,一片悄然。纳朗氏几欲开口,却反被自己族中长老示意住嘴,她心中虽然恼恨不甘,但毕竟不敢忤逆长辈的意思,当下便立在一旁,不发一言。
如此过了半晌,却听外边喊杀之声越来越大,大帐外不时跑过一队队手执长矛,弓箭的禁卫士兵,只是却不曾见那负伤下城之人,熟悉禁卫各军的吐蕃贵族大臣们知道,并非没有伤兵,只是他们大概都已战死城上了。事已至此,众人再也不能甘等,如今赞普卧病不出,再这般空耗下去,一旦唐军破城,大家都讨不了好。而且眼下两军交战激烈,若吐蕃城破,保不定唐军是否会干出屠城之类的事情,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虽然一众吐蕃大小官员并非匹夫,但如今手中无兵,又是身怀巨富,这内城虽小,但城中所藏,除了赞普王室所用外,都是众人所有,这般一来,只怕眼前情势比之那匹夫也不如了。
吐蕃副内大论尚恐热此时正当壮年,他乃是尚家新出一辈,因为专责逻些及其周边各地税赋,所以深得赞普信任。只见他跨上前去,躬身朝端坐主座的金城公主道:“既然赞普将议和之事托付大妃,我等必定从旁协助,还请大妃为我吐蕃大计,能全力主持此事,我代尚氏及吐蕃之民谢过大妃,务请不要推辞。”说着,带头跪了下来,口中呼道:“赞普英明,大妃仁德!”这一来,站在他身后的尚氏和其他几家大族族人都纷纷上前跪倒在地,跟着高唱不已。
而眼见此景,纳朗一族中的几位首领人物心中却是惊疑不定,照理说,不论资历辈分,都不该这尚恐热来出头,但见那尚家中人居然这般配合,就像事先演好一般,他们心下便知这其中必有蹊跷。而且先前的朗日则布也已表态支持大妃,他们纳朗氏虽然族大人多,但毕竟不能对抗众人,何况其中还有名闻吐蕃的尚氏一族。于是,稍一思虑,那纳朗族中的几位年长贵族便一齐也朝着金城公主下跪,誓言定当唯其之命是从。
却见那金城公主也不多说,众人低头在下,偶一抬首,却也看不出她是什么意思,触眼可及的始终是一片淡然之色。隔了好一会儿,就在他们心中不耐,隐忍不发时,却听那大妃道:“好吧,既然赞普和大家能信任于我,此事便是由我总责那也无妨。我亲自出城,于吐蕃面上不妥,于理也不合,就由论相尚恐热前赴唐营,去与那唐军将领商量和议之事,诸位以为如何?”言毕,一种无力之感涌上心头,待众人应了,她一挥手,便由奴婢搀着回去了内帐。
而此时,西海围内城上下正是一片狼籍,无数两军尸体堆积在方圆数里以内,鲜血从城头淌下,凝结在灰色的墙根上,折断的刀矛箭矢无处不在。一时间,在这高原之上,风云为之变色,天地为之哀荣,草木风景仿佛静止一般,目睹着眼前从未有过的血腥和杀戮,不停的只是那震天的喊杀之声。
李佑站在原本吐蕃外营的木墙上,亲眼看着唐军战士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地冲上城墙,却又被顽强据守的吐蕃军杀死砍落,他心中不由自语道:“难道这便是胜利的代价吗?”
没等他回答自己,代之而起的是另一个人的声音,只听黑齿岩刚压抑不住的兴奋之声在耳边响起:“殿下,吐蕃军派人出来和谈了,希望暂时停战。”
“哦,来的是”李佑此刻心中却并无波澜,只平静地反问道。黑齿岩刚立刻答道:“回禀殿下,来的是吐蕃副内大论尚恐热。”顿了一顿,只听他又道:“还有个女的”却是一脸不解和疑惑。
第九十三章 城下之盟(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