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零五章 葫芦里没卖什么好药啊(二)[2/2页]

相师异录文 20顶呱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盲公德”心地善良,后将此法传与了其他盲公。
      于是,西关盲公不少以此为业谋生,砂炒南乳肉也成了西关一大风味。”
      这砂炒南乳肉啊也是因此得名啊。
      你们碗里的华林乞儿鸡都吃完了吧,来尝尝这个砂炒南乳肉。
      这味道绝对让你们都满意。”
      陈道恒是越说越是起劲儿,一个劲儿的让我们试菜。
      就是闭口不谈合作的事情,此时的我实在是想不通这个陈道恒到底在搞什么鬼。
      我们试完了这道砂炒南乳肉菜之后,陈道恒又是不停歇的开口对我们四人说道:
      “来,不急,还有还有,几位看看这个。
      这道的名字呢叫做清香荷叶饭。
      刚刚是几位试了几道菜,现在来尝尝这主食的味道如何吧?
      清香荷叶饭这道菜呢不光有故事,还有人为它写了一首闲诗:
      清香荷饭说方医,
      一年有人暑不治,
      遇着洞洞佬走过,
      延请诊脉有能事。
      诗中所说的“洞洞佬”,是指旧时游走过街的摇铃串方医生。
      在粤中,他们往往身背一长筒鼓,以手击之而响,“洞洞洞”,为人诊脉。
      这一类医生,多有偏方秘药,有时也可药到病除。
      清香荷叶饭,简名荷叶饭。
      又有叫“漂爽荷叶饭”(因荷叶会漂)或“避暑荷叶饭”的。
      关于此味小食,有人说是从东莞太平镇传来,但西关人却说源于本土,有上诗为证。
      相传在清末,在西关逢源北街,有一个姓李的老商人,天天南来北往。
      有一年,正是夏暑天时,烈日当空。
      李某一天回到家后,即暑感发热,一病不起,乃至不思饮食,奄奄一息。
      家人几经延医无效,为此十分心焦。
      这天,街中有一走方医生“洞洞”击鼓经过,口中叫道:
      “有乜(什么)奇难杂症,开声包医,切莫延迟!”
      讲完后,又“洞洞洞”,敲几声响鼓。
      李家之人闻声,出门招呼,请他到里面为老人诊脉。
      此人诊过脉后,说:“老人外感暑郁,积困五脏之肠胃,非当归北芪补药之能事,宜清补相兼。”
      李家人点点头,又问:“大夫,如何清补呢?”
      方医笑道:“药补不如食补!”
      言罢立刻取笔开方,方上写着:清香荷叶包米二两蒸饭,内加瘦肉一两。
      李家人接过药方,付过诊金,言声多谢,方医遂又“洞洞洞”敲鼓离去。
      李家人按方蒸饭,立刻满屋香溢,老人闻之食指大动。
      吃过此饭,老人不久便渐有神气,几日后,暑病告愈。
      于是,老人以后逢人即说此方之妙,结果不少人群起效之。
      于是,荷叶饭便成为西关人的避暑食品。
      有人觉得它味道好,再加鲜菇、竹笋、鲜虾等配料,取名“清香荷叶饭”。
      后来,泮溪酒家进一步将其完善,再加鸡肉、瑶柱、蟹肉,取名“上品荷叶饭”而成招牌菜式。”
      这也就是清香荷叶饭的来历与故事了。

第三百零五章 葫芦里没卖什么好药啊(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