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显坤听着我们几人都络绎不绝的夸赞那灯影牛肉,他也是笑得合不拢嘴,他看着我们几人沉浸在这美味之中,突然他笑着指着另一道菜说道:“还有呢,来尝尝这个,这个叫李庄白肉。
也是一道名菜呢,这“李庄白肉”是我们湘城的传统美食,特选猪后腿的“二刀肉”,用摄氏九十度的水温耐心煮熟。
再以精湛的刀工,片出薄而长的滑嫩白肉,蘸上“糍粑椒”的调料后,入口顿觉清香滑口,肥而不腻,大饱口福。
据传说它的由来,还与周武王有关。
周武王,姬姓,名发。
继承父(西伯姬昌,死后追封为周文王)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等人治国,国力日强。
遂亲征荒淫残暴的商纣(帝辛),在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创建周朝,史称“武王克殷”。
克殷三年后(公元前约一千零四十三年),周武王驾崩,谥武。
纣王宠幸被九尾狐附身的苏妲己(冀州诸侯苏护的女儿)。
变的更加荒淫残暴,受命十一年(公元前约一千零四十六年),周武王联合众多部族,起兵伐纣。
纣王兵败自焚而亡,起义各路人马把狐媚妲己的身首断开后,现形的狐狸被割片蘸上蒜泥,众人分食,以泄民愤,后来渐渐演变成“李庄白肉”。
李庄白肉原名为“裹脚肉”,是因其肉片像裹脚布般薄而长,并用筷子裹而食之,因而得名。
对日战争时,迁入李庄的文化人陶孟向“留芬”饭馆老板建议,将不雅的“裹脚肉”改名为“李庄刀工蒜泥白肉”,简称“李庄白肉”,老板欣然照办。
这就是李庄白肉的历史由来了。
乍看肥滋滋的李庄白肉,令人避之三舍,但吃过的人却惊为人间美味,这清香滑口的肉片,令人回味无穷。
而它名满天下的四大要素(选料、火候、刀工、糍粑椒),一环紧扣一环。
别看这肥滋滋的,这李庄白肉的做法可不简单。
这李庄白肉的原材料特选猪后腿“二刀肉”,将臀部去掉第一刀之后的部位,每头猪仅有三公斤多,这部位的肉质,无泡少箸,口感甚佳,而且肥瘦相连匀称,非常美观。
李庄白肉的耐心煮法,把处理干净的肉,放入冷水锅中,一边煮一边去掉浮出的血沫,去腥味,当水一沸腾就加冷水。
水温维持在摄氏九十度,使肉受热均匀,煮约三十分钟,用竹签刺肉未流出血水时,肉就熟了。
把肉捞出浸泡冷开水中,防止“结皮”,影响片肉的刀工。
李庄白肉的精湛刀工,需要用细长的刀叶从猪皮进刀,片出的肉,长约二十公分,宽约十五公分,厚仅一至二毫米,薄可透光,片好的白肉平铺装盘,或每片肉卷上小黄瓜、金针菇而成筒状装盘,达到“形”的最佳美感。
李庄白肉的特制调料“糍粑椒”,把大蒜、花椒、七星干辣椒一同捣成糊状后,加进酱油、麻油和白糖调制成,油亮味鲜、浓郁蒜香的调料。
李庄白肉蘸上“糍粑椒”后,更加清香滑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啊。
来来来,快尝尝,光说是不顶用的,你们快尝尝这味道如何。”
&nbs
第二百二十八章 湘城的特色(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