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饺子时在里面放入铜钱,谁吃到了谁来年就有好运气。
今年吃到铜钱饺子的是张佑恩,他年纪最小,最是高兴。
年夜饭过后就是守岁。
众人将所有房间的油灯点燃,通宵不灭,代表着“燃灯照岁”。
然后在厨房贴上新的灶神画像,谓之迎灶。
在这一夜,阖家团圆,谈天说地,一夜不眠,守到天亮,期待新的一年能够吉祥如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正月初一讲究开门大吉,众人一早便穿上新衣,开门放鞭炮辞旧迎新。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被称为“满堂红”。
正月初一也被称为“拜岁日”,在这一天早上要焚香敬天地神灵、敬列祖列宗,再拜岁神,然后依次给各长辈拜年。
拜年结束后回到铺子里,沈青黛将一个“红喜袋”递给张佑恩。
“红喜袋”就是现代的红包,只是里面装着的钱币不是现代那样可以用来买东西的钱币,而是观赏或佩戴用的避邪品。
钱币正面铸有“去殃除凶”的字样,背面则是星斗图案。
除了这个观赏品,沈青黛又按现代的习俗给了张佑恩一个红纸做成的红包,里面装有六十六枚铜钱,对小孩子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压岁钱了。
正月初二是“开年日”,早上先拜祭天地神灵,然后按照习俗回娘家吃“开年饭”。
因为张廷安不便回娘家,他们便依旧是在铺子里过。
白灼生菜、凉拌发菜、笋片炒腊肉、泡萝卜炒猪肉沫、清炖羊肉汤。
开年饭有发菜、生菜,寓意着新的一年发财、生菜。
按照习俗,晚饭前,他们一家人要回沈家村。
因为杨奕川和方晴山情况特殊,不能回家过年,于是临走前沈青黛特意问过他们要不要一起去沈家村过年,但他们不愿意去,沈青黛也就没有勉强。
因为要去亲人朋友家拜年,沈青黛带了不少东西回去。
有之前在集贸市场里买的年货点心,还有自己做的金樱子泡酒、腊肉和腊肠。
因为大年初三是“赤狗日”,赤狗代表着赤口,赤口代表着口角之争,于是大年初三不能去别人家拜年,沈青黛只能带着夫郎和儿子在大年初二拜完所有需要拜年的人家。
大年初四是“财神日”,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
在这一天,要祭拜财神,迎接财神。
祭财神时点燃红烛,鞭炮齐鸣,并将水饺做成元宝形状吃掉,意为招财进宝。
正月初六是“启市日”,大多数酒楼饭馆都会在这一天放鞭炮恢复营业,迎春楼也是如此。
开门放过鞭炮后,沈青黛将店铺中初一至初五没扔的垃圾清理出去,寓意着“送穷鬼”。
正月初八开始,若水镇上的大街小巷都陆陆续续开展了舞狮、舞龙、唱大戏、游灯等活动,到处热闹非凡,街上整天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第48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