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分成了几派,各执言辞。
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作壁上观。
两派人,在朝堂上,吵得热火朝天。
也有人,对宋嘉玉不满,直接参了一本。
此时,五皇子一番声泪俱下的言说,将反对的声音压下,最终天子同意,宋嘉玉的奏本。
明德二十五年,二月,宋嘉玉回京复命,因赈灾有功,得圣上褒奖,官升一品。
是年同月,沈仪奏本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
原来这不毛之地的县令频频暴毙,竟然有人暗中加害。
沈仪刚到不久,就突然身体不适,口吐鲜血,万幸,身边带着沈家大夫,一查,是中毒。
之后,他详装中毒,身体愈渐衰弱,命不久矣。
实则,暗中调查这其中的蹊跷。
这封奏折,牺牲了他不少心腹,才将它送出。
不毛之地藏着的几窝贼寇,各个武艺不错,身手似军中人。
有人在此,训练私兵。
天子看完这奏折,目光幽幽,许久才将这奏折合上。
还不等他采取行动,三月,江南突然来了许多学子,执万人血书,为这死去的灾民,击鼓伸冤。
宋嘉玉身为江南人士,当仁不让,为这些人奔走。
江南河堤,朝廷每年拨下一笔银子,修缮。
为何,这次轻易地决了堤?
血书状纸刚送到天子之处,远在的江南,几位官员却莫名暴毙于家中。
此事,才刚开始,坊间又传出流言,言,大皇子死得冤,天子已经放过于他,怎么突然自杀身亡?
不合常理。
流言愈演愈烈,最终,有人上奏,请求调查此案,制止流言。
朝廷上,争吵不断。
*
一系列消息,传回江南。
谢童生将谢晋与谢林叫了过去。
书房中,他来回踱步,心不定。
片刻,目光灼灼地看着谢氏两秀才,“京城的消息,你们怎么看?”
闻言,谢晋看着他哥谢林。
谢林想了想,犹豫地道:“这三则消息,有真有假。有人想要浑水摸鱼。”
谢童生捋了捋胡须,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孙儿也不知,这其中,哪些真,哪些假,无法辨别。唯一肯定的是,京城的水越来越浑浊了,好似有双手,正在不停地搅动。”
说完,谢林看向谢晋。
谢晋接上,严肃地道:“五哥说得有理。万人血书,身后没有一张网在拨动,怎么会容易完成?这份血书,必定是真的。”
“哦?”
谢晋对上他祖父的眼神,肯定地道:“他们还没有这个胆子,假冒万人血书。且,若是没有充足的证据,怎么能搬倒,他想搬倒之人呢?”
“所以,孙儿以为,这万人书是真。而沈仪所言之事,也不一定是假。虽说,那里离京城甚远,哪怕将他们调过来,也需费很多时间,不是调兵遣将的上佳之选。”
“但反过来一想,正因为离惊甚远,练兵才不会被人发现。即使发现了,路途遥远,他们完全有能力,将之扼杀在摇篮里。”
第183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