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100文,听起来不多,也就十分之一两银子。而且,就算是买粮食,也买不到多少。
可是,要清楚,大明飘摇多少年,寻常家庭耕种一年,累积收入估计也不过100文。白白得来一年收入,他们如何能不激动?
至于那几名县吏。
持刀汉子看在眼里。
“至于你们几个,亦有赏赐,一人纹银1两!”
“这……”
几名县吏狂喜,纷纷低头便拜,对于那几位老汉的小钱,自然也看不上眼了。
……
京城,皇宫,武英殿内。
洛养性报道:“启禀陛下,经太医诊治,首辅大人已然痊愈。”
“哦?”
陈宿笑:“那他今日怎么没来早朝啊。”
“这……”
洛养性心里无语,除了那么大的事,此刻的黄立急俨然成了天下人的笑话,这心得有多大还来上早朝啊。
不过,这话也就是心里想想,表面上,洛养性可不敢说出来。
“微臣以为,首辅大概是想辞官吧。”
“辞官?哼哼!”
陈宿冷笑一声,不把这几人身上最后一点价值榨干,他会允许这三人辞官?
明朝,一个奇怪而又离谱的朝代。
自太祖洪武大帝夺取天下之后,便定了天下户籍:士农工商。
士户阶级最高,农户次之,工户再次,而商户最低。
户籍的分类,完全局限了普通人的发展,比如,农户只能务农,工户只能务工,否则就会有惩罚。
明末流民为什么那么多,不就是因为,地租不起,又不能有其他谋生手段,只能沦为流民了。
户籍分类这是大明朝的第一个弊病,也可以说是最大的弊病。
而大明朝第二个弊病,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了。土地全部落入世家门阀手中,世家门阀哄抬土地租金,致使农户们除了赋税之外,还有更加高额的租金,辛苦一年到头,没有丝毫收获不说,还要倒贴。
至于第三个弊病吗,那应该就是商业的问题了。
商业暴利,这在后世俨然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可是在这大明朝,封建时代,当皇帝的偏偏就是看不到商业的好处,还认为商人不事农物是不务正业,也说商人重利,都是忘恩负义之辈,可是,只要有良好的教育,爱国商人又不是没有。
纵观大明朝,天子就没有向商人收过税,多离谱,大明朝的税收,不向良田万顷的世家门阀收,不向暴利的商人收,反而只向没有几个钱的农户们收。
这些问题,陈宿自然是恨不得立马就能解决的,只是可惜的是,这些事,哪一件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
尤其是涉及到世家门阀的土地兼并问题还有税收问题。
这些世家门阀,有着叫人胆战心惊的能耐。
唐朝时期,李世民牛吧?可是河东崔家,不也一跃成为了大唐最牛掰的世家了吗?
而这些世家凭什么能崛起?
自从科举崛起之后,寒门士子也有了出路,世家引以为傲的藏书教育权,就已经不再是专利了。
他们的崛起,可不就是因为又垄断了商业这款暴利行当吗?
通过商业积累资本,再利用资本大量从农户手上收购土地。然后,再将商业割裂出去,随便贿赂贿赂考官,家里只要出一个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居家一跃成为士户。成了旁人眼中的人上人。
这些弊病积累已久,他陈宿又是新皇登基,若贸然处理这些事,那不仅会引起天下世家的不满,更重要还会引起朝堂官员的不满。
世家倒是好处理。大不了军队开拔过去,还不得乖乖听话。
可是朝堂官员呢?
已经处理了阉党东林党大批官员,陈宿要事再这么做,那他的朝堂可就真一个人都没有了。
所以,他要把黄立急留着。
即便黄立急如今已经是一个笑话了,可毕竟内阁首辅的官职还在不是?
既然这个官职还在,那就能为他所用。
试想以后,这些事,全部由黄立急提出,然后他再施行……
这可不就是你在前面背黑锅,我在后面发大财的道理嘛。
而且,有黄立急在前面顶着吸收火力,他在后面处理起来才更轻松不是?
所以,陈宿说什么,也要把黄立急留下,最起码也要等到他把这几件事全部解决之后……
至于这几件事解决之后嘛……
嘿嘿,那时候就不仅是黄立急了,整个内阁,也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三十三章:大明的三大绝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