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国家机器全力运转的时候,工作效率能有多高?
这想必每一个兔子都深有体会。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全民抗灾在后世完全不是什么秘密。
而这大明王朝的运转,反而和后世还有所不同。
唯一不变的是,工作效率依旧离谱。
只是,这个时候工作效率之所以这么高,最主要的原因是一方落井,八方下石。众志成城,痛打落水狗。
当京城里传出天子怒而杀魏忠贤,阉党覆灭的消息时,全国各地的九千岁生祠,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破坏。
而今,当又一纸令,给当朝三位大人改建生祠时,那风暴,又瞬间席卷全国。
各地地方官员,在听了这件事的始末之后,差点没笑死。
他们打心眼里看不上东林党那些人,一个个嘴上功夫,真干起来,未必比得上一个七品知县能干。
更别说,这些人由于口无遮掩,早被当地官员所仇视,如今,听闻有机会恶心一下他们,这些官员拿出了十二万分的积极。
……
江南,自古以来多富饶,得益于温和的气候,合适的土壤,这块地方,养育着整个大明王朝最富裕的一批人。
而其中,学子又占据极大比例,更别说,这里还是东林党的故乡。
杭州,一处亭子内,六七个读书人正在谈读时事。
而说的,正是阉党伏法一事。
李宝林一拢折扇,然后忽然大笑了起来。
也就是江南,如今已是十一月,再加上小冰河期的缘故,北方已经冷的准备炉子了,可是南方,湖面都还没有结冰。
同伴不解的看了过去:“宝林,何事高兴至此?不防说来听听。”
另外几人也纷纷附和:“不错,宝林,有何喜事说于我等听听。”
众人好奇,李宝林也不卖关子,笑道:“不是旁的,我就是忽然想起来,如今天子破阉党,只怕以后,你我的仕途都要顺利几分呢。”
众人纷纷一怔,继而露出一抹会心笑容:“谁说不是,往年我等参加考试,不出点银钱便入不得朝堂之眼,如今,阉党尽初,陛下又似励精图治,重用我等东林党,如此下去,我大明未来可期矣。”
此人看面相,不过二十来岁年龄,可是却已然以东林党自居。
这却是因为,东林党作为公知,素来以敢说出名,而这种人设,又恰好就是吸引这些血气方刚少年,所以,那怕这些人并没有那个东林党大佬承认,可是他们却认为自己抨击阉党,大胆议论朝臣,已然是东林党一员了。
几人正说着,忽然看到一队官兵带着几个乡农往一处祠堂行去,而那祠堂,他们作为本地人,又岂会不知。
这一幕叫李宝林更加兴奋:“诸位同好,那队官兵往魏忠贤祠堂去了,我估计是准备拆除祠堂,你们要不要与我一起去看看?”
“自然要去!”
李宝林同伴笑道:“阉党于京城伏法,只恨不能亲眼见其被处死,而今,在这里了看着他的祠堂倒下去,也未尝不能一平心中郁气。”
又有人说:“哈哈哈,宝林与我想法,如出一辙,该去,该去!”
这般说罢,几人前后,叫船家将船开到岸边,随即,快步朝那祠堂旁边行去。
李宝林一边走还一边说:“几位可快点啊,否则,只怕等我们过去,那魏忠贤像都被摧毁了。”
同伴喘口气,苦笑:“宝林,我等又不是你,学过武艺,身体远胜常人,且等等吧,等等。”
又走了片刻,快到那祠堂附近时,几人又察觉不同。
一人道:“奇怪,我怎么感觉他们不是在拆祠堂,反而再重修啊?”
李宝林脸色一冷,更加怒极道:“果真可恶,如今阉党伏法,已然四海升平之象,这些人竟然还依附阉党。诸位同僚,可愿与我同去阻拦?”
“我等愿意!”
“好!”
李宝林重重点头,随后,便怒发冲冠朝那边走去。
这便是在东林党熏陶下的年轻读书人,冲动,有干劲,不怕天不怕地,俨然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中二气质。
东林党内部,一些肱骨老臣,对这些年轻人也是好用的紧,一方面他们的名声恰好来自这些年轻人,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人就像是火药桶一般,一点就炸,反过来又能让他们的名声影响力更加广泛。
及至祠堂外,李宝林一见那些官兵果然指
第三十二章:天下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