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舅老爷才是经商的天才,不然也不会凭借一己之力,垄断了西北的商业。
提到小舅舅,姚若蕊就明白了。“田掌柜不用谦虚,我有几两重我可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不过是画了几个花样子罢了。”
纸上谈兵,大约说的就是她。
自从经手了成衣铺子的事情,姚若蕊才知道什么叫做万事开头难。
现在好不容易店铺才开始装扮,她的心已经泄气了,掌控一家店铺,有些难啊。
姚若蕊这边觉得很难,身为夫婿的楚锦航也不怎么轻松,跟着下面的小知县在各个县城清点赋税,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苟大人,您以前可曾发现过这个现象?”
楚锦航他们一行人率先到的是潍城,潍城的知县姓胡,胡县令拿着赋税的簿子,比照着田产铺子,每家每户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胡县令一点儿都不心虚,拿着赋税的簿子,很是真诚。
“大人,您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您是觉得本官在簿子上弄虚作假了?”
胡县令的心情很是不好,绷着一张有些苍老的脸,说道:“大人,您虽然贵为知府,但是也不能冤枉下官啊。”
全县城一共有六个县,县上收上来的赋税,与县城百姓缴纳的赋税,绝对是这个数,没有差额。
当然,有差额的地方,在簿子上看不出来就是。
苟同知原本还有些犹豫楚锦航是不是真的发现了什么,见胡县令说的如此坚决,也觉得大约是楚锦航看错了。
账簿,可没有弄虚作假的道理。户籍不自和账簿对比着看,的确没什么问题。
“大人,这账簿若是有什么问题,还请您直接提出来,也好让胡大人改正。”苟同知将账簿收了起来,就准备还给胡县令。
楚锦航也没有为难苟同知和胡县令,笑着说着。
“不是账簿有什么问题,而是本官的问题,本官是觉得,两本簿子放在一起比对,实在是有些麻烦了些,不知为何没有放在一起备注?”
虽然会麻烦了一些,但是方便以后查账。
苟同知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不免有些意外,原本还想着将账簿还给胡县令,就又把账簿给拿了回来。
“大人的提议很好,只是这个工程有些巨大,不太好逝世。”
全村全县有多少人呢,这年头,读书识字的人又少,纵然是生出三头六臂,一下子也弄不好这个事情。
楚锦航也知道自己ide提议有些为难了,笑呵呵的掩饰掉了自己的尴尬。
“既然不方便,那就算了,胡县令,你与本官和苟同知一路,去最近的一个县丞去对对赋税去。”
单单靠他们两个,别抓瞎了才是。
胡县令哪有不听的道理,骑着矮脚马在前面哒哒的走着,后面两个人亦步亦趋的跟着。
犹如千斤般沉重的赋税簿子,实在是让人为难,毕竟,若是真的要查账,账簿实在是看不出来什么东西。
只有到了实地考察,才能知道民间的疾苦。
第334章 督促赋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