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六,议政殿内,太子监国。堂下文武百官垂立,报禀事宜。
此时只见叶明上前一步道:“回禀太子殿下,日前城外尸横遍野一事已查清。此事并非野兽袭击这么简单,臣在现场发现的出了兵刃之外,还有打斗的痕迹!”
两日前城外碎尸满地一事已在皇城掀起了狂风大浪,听闻野兽如此猖狂,皆是人心惶惶。就见叶明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去到之时也忍不住的恶心和反胃。而且在战场他也没有找到任何的幸存者,对于沈蘅等人的去处依旧一无所有,音讯渺茫。不由得忧虑万千。
不等林怀元说话,一个人又站出来添油加醋道:“天子脚下诸人竟如此猖狂,定不容姑息,不然他日这歪风邪气大涨,对我朝是大大的不利啊!如今陛下西行,所以老臣恳请太子殿下严格处置参与此事一干人等,严惩不贷。”
“叶爱卿,此事本宫日前交由你办理,不知结果如何?”
林怀元一言既出,所有人都将目光停留在叶明身上。其实按理来说此事应当由京畿治安官员全权接手,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林怀元一个抽风便将此事丢给了叶明。
刚接到命令的时候叶明也是满头雾水,他是个武将,领兵打仗还可以,查案他可不在行。只不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也只好应了。何况此事他朝上任何一个人知道的都要早。
“臣询问过邻县百姓,但百姓对这些人的身份都是一无所知,这些人就像是凭空出现一般,完全无从查起。”正当所有人都一脸失望的看着自己的时候,叶明突然一鸣惊人道:“但臣从那些惨死的人的身上均发现了来自他国的物件,臣可以断定这些人就是敌国安插在我建安的细作!”
叶明的话刚说完,刚刚站出来请求严惩不贷的那个人脸都绿了。死的是敌国细作,那就没有了所谓的打架斗殴,反而是国家形势,岌岌可危。
这个巴掌打的确实响亮,林怀元也看不惯这些臣子,平日里巧言令色一套一套的,到了关键时刻个个畏首畏尾。如今别人都将战火燃烧到自己家门口了,而那些人却只急着内斗!
“老臣请太子殿下治京畿巡防失责之罪,以儆效尤,不然我朝颜面何在?”一直默默无闻的赵国公站了出来道。
听到这里林怀元的脸色顿时就沉了下来。京畿巡防属于禁军势力,也是他父皇的心腹,倘若此时他顺着这些人的意愿罢了京畿巡防的官,他皇帝回来会如何作想?想必到时还会恨他入骨。只不过赵国公所言又似在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道理谁都懂,城外一晚上死了这么多人却无人回报,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赵怀这个老狐狸!明面上是打着替君分忧的旗号,到时大祸临头之时,跑的比谁都快。更别说皇帝本就对他不满。
“臣认为赵国公此举有欠考虑,京畿巡防官的职责是维护我朝京中安定,京外之事另有司责之所。若非要加罪京畿巡防,岂不是要先追究他越俎代庖之罪?何况这些人是敌国细作,城郊又地属偏僻,就算我们相官也是鞭长莫及。所以老臣认为当下之应当自安抚民心,肃清内敌为重。”
说话之人虽然貌老,然而却依旧声如洪钟,正是建安当朝宰相萧缅。
听到萧缅出来解围,林怀元顿时松了一口气。如今经萧缅这一番辩解,京畿巡防官是可免其责,反过来自己还可以追究赵怀失言之过,毕竟污蔑朝廷命官可是大过,只是当下他还不能与赵家发生冲突,毕竟国事为重,何况还是内忧外患的局面。
沉思一会,林怀元道:“民为国之根本,萧相言之有理,当下我们是要以‘除暴安良,安抚民心,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为重,后即事宜应当有父皇回京在做决断!”
然而林怀元所言似乎并没有多大效,话刚落下,又有人站了出来驳论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还请请太子殿下三思。安良除奸固然重要,但国法亦不容忽视,此事若不以法立威,以儆效尤,国威何在?所以臣请太子殿下双管齐下,万不可…”
“依爱卿所言是赞同赵卿家的意思?”林怀元有些难以置信道。
“臣赞同赵国公所议!”
“臣附萧相所议!”……
看到这些人开始列阵,林怀元也有些慌乱了。看来这赵国公是拼了命的想替林怀德掰回一局,而且皇城是国之重地,就算远在城郊,京中之人也难逃其责。然而萧相的话也不失分寸,这下二人各执己见,他也无可奈何了。突然……
“叶将军可愿替本宫分忧?”
 
第94章 万众一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