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九点多,陆老板来找李凤竹去后山种植区。
去种植区有两条路,一是可以从山上翻过去,山不太高也不陡,二是可以坐马车绕过去。
李凤竹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裙装,不适宜爬山,爬山属于休闲活动,还是没事儿的时候和景哥哥一起爬山吧!
她选择了坐马车过去。
半个时辰后,他们到达了种植区。
现在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一眼望去,麦浪翻滚,看不到尽头。
李凤竹走到田里细看,麦杆儿不高,而且稀疏,麦穗小而瘪,直直的昂着头,李凤竹揪下一个麦穗捻了捻,没有几个麦粒,而且干瘪,营养不良似的,抓起一把土看了看,土质发黄,没有粘性,使用过度,后期的护养没有跟上去。
“陆总管,如果你相信我,咱们收了这茬小麦后,什么都不要种,养护土地,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把地养好了,收成才能上去”,李凤竹斟酌道。
陆总管低头沉思了片刻,下定决心道:“我相信姑娘,这件事我做主了,将来真有什么事我担着,姑娘就说怎么做吧”,陆总管豪迈道。
“那好,小麦收了之后,把秸秆拉回来,我们就地制作肥料。
“你派人去城里村里掏厕所收取草木灰,越多越好,这些都是没用的东西,相当于帮他们做清洁了,应该不难。
“然后在地里积肥做粪堆,一层秸秆杂草,一层肥料,撒上草木灰或者石灰粉,层层叠加,最后上面在覆上一层厚厚的土把它包裹起来,七天翻一次,翻四次以后,肥料就发酵好了,可以撒到地里,最好要把这六百亩地都撒遍,所以这几个月,你就要让人不停的做肥料,撒肥料,等到十月份,土地也养的差不多了,正好可以种冬小麦了,买一些颗粒饱满的好的种子,我保证你明年亩产最少六百斤。”
“会有那么多”,陆总管惊讶道。
“只要你按我说的去做,绝对没问题”,李凤竹自信道。
“你们平时犁地用的工具在哪,我看看。”
“在器械库。”
“走,咱们回去看看。”
来到器械库,李凤竹发现,庄子里用的犁还是那种古老的长直辕犁,笨重,不能深更。
李凤竹拿出纸笔,画了一架曲辕犁递给陆总管:“这种样子的犁哪能做?”
“咱们庄子里有机械局,就在隔壁,庄子里的犁就是他们做的,姑娘稍等,我去喊马师傅,让他看看能不能做出来”,说完陆总管便急匆匆的出去了。
不一会儿,陆总管领着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走了进来,中等身材,瘦小干练。
马师傅拿起图纸认真看了看,眼睛发亮:“姑娘,这是你画的?”
“对,这叫曲辕犁,咱们以前的犁是直辕犁太笨重,行动不便,曲辕犁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例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李凤竹解释。
“曲辕犁确实比咱们以前的犁好用多了,我研究研究,一定把它做出来”,说完,马师傅拿着图纸兴冲冲的走了。
第五十六章 养土地做新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