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没有经验的同学们,大都被晒伤了。
到了夜晚,手臂、肩膀和面部灼热焦躁,又红又痒又痛,皮肤一挨被子,痛的钻心。一两天后,皮肤不仅变成通红,还有层薄薄**的破皮,一片一片的可以揭下。
除此之外,插秧还有一个麻烦,那就是水蛭。
这种稻田里普遍存在的寄生虫,很是讨厌。往往不知不觉地趴在腿上,等你发现时,它的头部吸盘已经紧紧贴在皮肤上开始吸血了。
刚开始,同学们没有经验,用手指捏着虫体往外拉,那东西反倒往肉里钻,往往身子断了,头还在皮肤里嵌着,吸的地方还流着血。
后来,老农民告诉大家,对付水蛭的最好办法是用鞋底子抽,狠狠的照着虫子趴着的部位抽,这样,虫子就会自己掉下来。
在知晓了这个方法后,同学们的腰间,又多了一只鞋。低头插秧的过程中,看见有水蛭爬上腿部,抽出鞋,照着腿部就是一顿狠抽。
所以,大家一边插秧,一边抽自己的腿,啪啪的声音,此起彼伏。
不知为什么,那时的孩子们,对这些虫子什么的,都不怎么害怕,有时还经常拿来玩,不似现在的孩子,遇虫都怕。
插秧最讲究的是整齐端正、横竖有形。一棵棵秧苗插进田地里,应该像阅兵列队的士兵一样,高矮整齐,行列清晰。
这样的行列,有利于秧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更加顺畅地呼吸。
高征宇正盯着车上的稻米出神,旁边的工会主席喊道:
“企业科的开始领吧,一共十七袋。”
段科长随即招呼大家,“来来来,两人一袋,往楼上抬。”
科里下来的男同志,两人一袋,开始搬运。
十七袋?
听到这个数字,高征宇心里一直盘算:科里现在算上他们实习生十五个人,外加两位退休的老干部,正好十七人;这么说,车上的福利里,也有自己一份。
那就意味着,科里分福利有学员一份,局里已经把学员们当成正式一员了?这样一推理,高征宇心里一阵兴奋。
人一旦兴奋,劲头也就上来了。
高征宇搭眼看了一下米袋,估摸着是一百斤的。
他走到车前,对着车厢里两个往下抬米的民工模样的人说道:
“给我肩上来一袋。”
“你自己一袋,能行?”车厢里的人问道。
见高征宇已经拉好了架势,两人也不多说,各掐住米袋的两个角,顺势一悠,将一袋大米顺到了高征宇的肩上。
高征宇借着米袋的重量,略略一蹲,随即挺直了腰杆,昂首挺胸,步履轻快地扛起来,向楼梯口走去。
“嚯,不赖,这小伙子,是块料。”车厢里的民工不由得赞叹道。
段科长看在眼里,也跟着叮嘱道:“小高,悠着点。”
高征宇轻快地走上楼梯,来到三楼转弯处,见李伟杰和赵军生正对着地上的一袋大米喘息。他看了两人一眼,嘴角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骄傲的微笑。
见高征宇自己扛着一袋米上来了,两人赶忙抬起地上的米袋,跟在了高征宇的身后。
高征宇将米扛到外勤办,放下米袋,紧接着又下楼去了。
车上的大米眼看就要卸完了。
车头处,工会主席正和局巡视员于文杰两人说着什么。
于文杰是按照李局长的吩咐,和工会的同志去采购这次福利的。此刻,他正抬起头来,看着又独自扛着一袋米走向楼梯的高征宇背影,目光里透着些许欣赏。
第75章 这么多福利[2/2页]